查看將于12月底在杭州西泠秋拍中亮相的齊白石《螽斯紅蓼圖》,我們將發現三位精通書畫的前輩對此作品的認同。首先是加拿大華人、文物收藏家——霍宗杰先生,畫面右側偏下的一方朱印是霍先生的鑒藏印:霍宗杰精選齊白石書畫之印。同時,此卷由曾任中國書協主席、中央文史館館長、及西泠印社社長的啟功先生題寫簽條:齊白石螽斯紅蓼圖,啟功題籖,并鈐印:啟功(白)、元白(朱)。第三位認證者是藝術家自己。齊白石親自為此圖鈐印(畫面右下角):鬼神使之非人工。
齊白石(1863~1957) 螽斯紅蓼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947年作
款識:琴軒先生清屬。丁亥八十七歲白石老人畫。
鈐印:白石(朱) 鬼神使之非人工(朱)
簽條:齊白石螽斯紅蓼圖,啟功題籖。鈐印:啟功(白) 元白(朱)
鑒藏印:霍宗杰精選齊白石書畫之印(朱)
出版:1.《齊白石全集》第六集P174,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
2.《齊白石畫海外藏珍》第112圖,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
說明:霍宗杰舊藏,啟功題簽。
101×34cm
RMB:
作者簡介:齊白石,名璜,字萍生,號白石、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寄居北京。書畫篆刻藝術大師,曾任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和平獎。年逾九十尚作畫不輟,為現代世界最有名畫家之一。
藏家簡介:霍宗杰,祖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會城鎮,加拿大華人,文物收藏家。現為香港道德會永遠會長、香港北大助學基金會永遠名譽會長、廣東番禺寶墨園永遠名譽會長。
題簽者簡介:啟功(1912~2005),姓愛新覺羅,字符伯,室名簡靖堂、堅凈居。精于博物文史鑒識,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中國書協主席、中央文史館館長、西泠印社社長。一生教書育人,究心學術,著述甚富。
我們知道白石老人喜好制印且成就突出,他以偏鋒沖刀入印,樸拙的金石味與其詩、書、畫構成完美的風格整體。白石老人常用印如:白石、齊大、老白等,而老人的性情也常在其印文中流露如:歸夢看池魚、隔花人遠天涯近、夢想芙蓉路八千、容顏減盡但馀愁等,值得注意的是“鬼神使之非人工”是白石老人在畫論方面的感悟,這方印的使用在老人其它繪畫作品中較為少見。
通觀白石老人的篆刻印章,仍多少能讀出老人對繪畫藝術本質與技巧的評判,印文中有如:雕蟲小技家身、接木移花手段、最工者愁等,這其中藝術家多是謙卑而內省的,而“鬼神使之非人工”則顯示出老人的自負,齊白石對“神品”的追求是我們理解其藝術的線索。讀《螽斯紅蓼圖》,通篇流露著齊白石特有的稚拙率意。想象老畫家作此畫之情境,他定是先從葉子起筆的,深淺濃淡,揮毫潑墨間完成畫面的大致布局;隨后,紅蓼的進出穿插關系成為畫面靈動的關鍵,它們有的飽滿成熟低垂著穗子、有的輕盈地向上舒展著,各有情態,朝向無一雷同。大面積的墨葉作為畫面的中心,紅蓼以此為輻射源向外發散,繁而無亂,不容增減。值得一提的是,現實中紅蓼的自然生長并非如此,一般是花穗高于葉子生長在前,葉子簇擁花穗在后,這樣的畫面是白石老人的創造。藝術家打散眼前所見自然,而重構出畫面的秩序關系,我們認為這其間的關系井然有序宛若自然天成,也許這即是“鬼神之工”。“鬼神使之非人工”是白石老人的藝術理想抑或藝術體驗,難下定論,但這句印文與白石老人明確提出的著名畫論觀點——作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有著必然的關聯。“鬼神之工”是“似與不似”的技術性過渡。
初讀齊白石作品覺得天真松動,再多看幾遍,不禁暗服其老辣。在《螽斯紅蓼圖》中,老畫家以點構成線,用點狀筆觸描畫每一枝蓼穗。由此,白石老人準確地抓住了紅蓼豐滿、多籽的特征,并使得畫面點、線、面地關系靈活而豐富,堪稱神妙。對待自然,有取有舍,齊白石秉持的是中國傳統文人觀看世相的基本觀念:舍紛擾繁雜、變動不居之形,而取生命本質規律之理。低垂的紅蓼是秋季的訊號,畫家最后在畫面里增添了一只活物,螽斯振羽饒有生趣,白石老人的用心之處在于他描畫的是一只壯碩且通體黃綠的秋螽,畫面情理統一,自然而然。據證,同時期齊白石有些花鳥畫作品中的昆蟲的描畫,過于工謹,傳為其子代筆。但《螽斯紅蓼圖》中,螽斯的表現手法與畫中闊葉的表現一致:賦色勾形,筆簡意賅,一氣呵成,應屬白石老人親筆所作。
齊白石可以說是一位富有傳奇性的藝術家。他出生木工,早年在家鄉學畫“行像”補貼收入。年至花甲,定居北京,經衰年變法而成就獨特藝術事業。老人山水、人物、花鳥皆擅。其山水作品造境新奇,用筆直率;人物畫作洗練簡約,充滿詼諧童趣;但大量的花鳥創作才正是其集大成的類目。齊白石長期的農村生活經驗和文人化的藝術追求,使其獨具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藝術加工水平,信手拈來的寫意小品往往出落自然又意蘊深厚。其花鳥作品中單純的感染力既具有美術史價值,同時也頗受人民喜愛。《螽斯紅蓼圖》是齊白石盛期佳作,其中筆墨形色已足夠玩味,一方“鬼神使之非人工”的鈐印更為我們了解齊白石的藝術世界的一個新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