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1598~1652),明末清初人,字章侯,號老蓮,明亡以后,自號老遲、悔遲、云門僧等,浙江諸暨人。此《水仙靈石圖》軸,蘇州文物商店舊藏,系陳氏早期作品,約1627年所作。
《水仙靈石圖》畫面構圖較為平穩,一立石崛起,其后有水仙一株,石邊野草數叢。水仙與立石高度相近,此種構圖中空間表達十分清晰,水仙右側葉子中段被立石遮擋,花朵又掩映在葉后,畫面底部石縫中隱約可見水仙根部,其色白,與頂部花朵共同構建完整的水仙形象。水仙造型忠實于自然,花朵盛開者飽滿,未開者渾圓,長葉穿插,編織巧妙。水仙雙鉤填色,用色古雅,枯葉部分色彩過渡自然。水仙花葉所用線條各隨其殊,如葉部線條十分挺立,花瓣邊緣勾勒細致,其中描繪枯葉的線條則稍有跌宕,與前方飽滿的花朵對比而成一種榮瘁景象。石上以淡墨暈染出明暗對比,其上加粗點,先濃墨而后石綠,看似突兀,卻與葉色相得益彰,而此種墨底加色的點苔法,陳氏常用之。石頭線條的筆法與水仙相隔霄壤,折筆從容,別于水仙的端莊穩重,而天真自然。同時期作品有陳氏后于一六二八年所作《水仙湖石圖》軸,同是絹本設色,但較為寫意,乃醉后所作。
陳洪綬(1598~1652) 水仙靈石圖
設色絹本 立軸 48×26.5cm
出版:1.《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六冊P127,蘇3-014,文物出版社,1988年。
2.《陳洪綬作品集》第1圖,黃涌泉編,西泠印社出版社,1990年。
3.《集古聚珍 紀念蘇州文物商店建店四十周年》P31,上海書畫出版社,1996年。
4.《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 陳洪綬》P126,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
5.《陳洪綬》P54、55,翁萬戈編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
6.《中國繪畫全集》第18卷明9,P165,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文物出版社,2000年。
7.《陳洪綬書畫集》上卷P60,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03年。
8.《中國古代名家作品選粹 陳洪綬》P8,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
著錄:1.《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 陳洪綬》P193,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
2.《中國名畫家全集 陳洪綬》P26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說明:蘇州文物商店舊藏。
水仙是陳洪綬花鳥畫中比較專門的主題,趙孟堅的水仙造型似對其影響很大,可見于辛卯孟夏(1651年)陳氏作《三處士圖》上,曾自題長詩:“元時趙子固,宋時先世侯,曾畫二處士,雪夜懸床頭。”另有《寶綸堂集》卷九詩《偶感》可證:孟堅寂寂掩柴門,孟俯軒軒作狀元。國破筆端傳恨處,水仙須學趙王孫。
陳氏雖因畫得名,亦能詩。此幅《水仙靈石圖》題詩曰:“此華韻清冷,開與梅花俱,卻如孤性客,喜與高人居”,上款“十八叔”,署名“洪綬”。詩中點明水仙與梅花相似,皆于清冷時節開放,進而強調畫中主人高潔孤傲的品質,畫中僅有一株水仙,正合一“孤”字。此詩不用典,不琢辭,而質樸無華,有真率之趣。
《水仙靈石圖》并無紀年,可綜合其書法、款、印的情況,將其判定為陳氏約1627年所作。畫中題字部分的書法,極為精彩,所書五言詩下筆不露筆鋒,較為規矩,與《墨竹》(約1627年)小幅及戊辰(1628年)雪夜所作《水仙湖石圖》軸的題款字體相比,極為近似;關于陳洪綬用款,其于畫作之上大多用名,而非號,陳氏早年多用“陳洪綬”或“洪綬”署名,此畫即署名“洪綬”,其中“洪”字偏于行書,而“綬”字作草書,與《古木當秋圖扇》(1627)筆跡極為相似;再觀印章,陳氏的印很多,大體可分為“陳洪綬印”及“章侯”兩系,或以此稍作變化而已。明亡以后陳氏的號增多,印的內容方有所變化,此畫鈐“章侯”朱印,為陳氏早期作品。故翁萬戈先生將《水仙靈石圖》定為陳洪綬約一六二七年所畫,即此緣由。是年陳氏三十歲,年初始讀書于諸暨牛首山永楓庵之東廊,后參加朝廷科舉考試,惜敗而終。六月試畢歸故里,旋即渡江至杭州,九月乃歸,當年十一月八日,與叔貺生、扆銘、面之游諸暨牛首山永楓庵,并留下《游永楓庵記》。十一月中,在杭州為楊闇生作《古木秋天圖扇》于清響齋。
陳洪綬雖少時師承藍瑛,而于水仙這一題材風格上則推崇趙孟堅,但由此《水仙靈石圖》可以看出,陳氏已然超脫前師,而自立門戶,獨辟蹊徑。陳氏論之繪事,主張不拘于一代,也不限于一派,正如他晚年所自述,繪畫當“以唐之韻,運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格,則大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