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屬我為四琴作文的時候,我正沈浸在伯恩斯坦指揮的馬勒《大地之歌》里。六個樂章的歌詞分別譯自李白、錢起、孟浩然、王維感時傷懷之詩,五聲調(diào)式流露東方韻味,令人欲罷不能。其中第一樂章取自李白《悲歌行》,旋律壯懷激烈,巍巍乎如高山。「君有數(shù)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鳴酒樂兩相好,一杯不啻千鈞金」,正好切中拙文之題。一把好琴,千金不換,只待有情有義知音人,「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
四琴皆有來歷。
其一,古琴老藝術(shù)家張友鶴舊藏「秋塘寒玉」仲尼式琴。
Lot3303
北宋·張友鶴舊藏“秋塘寒玉”仲尼式琴
款識:秋塘寒玉。退思亭印。
腹銘:崇寧三年制。
琴長:116cm?額寬:16cm?肩寬:18.5cm ?
尾寬:13.5cm?隱間:108cm
來源:張友鶴先生家屬友情提供。
著錄:《交響》,1985年第1期,西安音樂學(xué)院。
RMB:5,800,000-8,000,000
張友鶴(1895~1940),陜西朝邑縣人,師從琴家王露(心葵)先生,為山東諸城派古琴大師。他是國立北京大學(xué)最早學(xué)習(xí)古琴專業(yè)的學(xué)生之一,也是我國第一位在高等學(xué)府從事古琴研究的工作者,古琴教育家,音樂理論家。上世紀(jì)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張友鶴先生陸續(xù)發(fā)表了若干古琴音樂研究論文,有《學(xué)琴淺說》等。三十年代初,他應(yīng)百代公司邀請錄制了四張唱片,這是我國最早灌制的古琴唱片。
約1919年暑假,還在求學(xué)的張友鶴在家鄉(xiāng)陜西朝邑縣趙渡鎮(zhèn)一個姓謝的世家,用八兩銀子買到一張宋琴,琴底軫池與龍池之間刻有「秋塘寒玉」四字行書,龍池下刻「退思亭印」。「退思」二字取自《左傳·宣公十二年》:「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此琴當(dāng)時已損,在北平修復(fù)后,其音古雅清亮,余韻悠長,張友鶴愛不釋手。他在《朝起》一詩中贊到:「盥漱新秋水,徐步覺神清。紅日照露葵,好鳥向我鳴。拂軫扣寒玉,指下音泠泠。」自注曰:「寒玉謂秋塘寒玉,余所藏古琴名,宋徽宗崇寧三年物也。」
宋代是一個多情的朝代,岳飛這樣的抗金名將都寫得出「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錯生帝王家的徽宗才情更著。故宮《石渠寶笈》特展第一期,我畏于趨《清明上河圖》的人潮不去湊熱鬧,但為了一睹《聽琴圖》,第二期一開我就趕忙約友前往了。時驟雨方歇,清秋新晴,天高氣爽,寒鴉長鳴,我們從剛開放的角樓下來直奔武英殿,聽宋徽宗撫琴。畫上「六賊」之首蔡京題曰:「吟征調(diào)商灶下桐,松間疑有入松風(fēng)。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不但字好,還真是參透琴學(xué)。傳說正坐彈琴者為徽宗,紅袍者蔡京,青袍者童貫,要是三人俱在江湖就好了……
「秋塘寒玉」之名初為唐人雷威所用。近人周慶云《琴史補》卷二「雷威」條引《莼湖漫錄》:「雷威,西蜀人。善制琴,不必皆桐。遇大風(fēng)雪,獨往峨眉,酣飲,著蓑衣,入深林中,聽其聲連延悠揚者,伐之以為琴,妙過于桐。……大歷間,世稱雷公琴。」宋周密《云煙過眼錄》:「南北名琴:古絕品,昔聚于宣和,后歸之于金。」「宣和」乃徽宗所用最后一個年號。
其二,同盟會早期成員、南社社友于洪起跋潞王琴。
Lot3302
明·于洪起跋潞王式琴
銘文:1.吾仰丘長春真人,精琴操。自元迄今,大道幾共絕。果善子萊郡姜氏,隱于商,清新養(yǎng)道,籍音樂以陶淑性情。將來心與道會,不讓丘真人,專美于前。此物與人并傳矣。棲霞于洪起范亭氏跋。
2.月印長江水,風(fēng)微滴露清。會到無聲處,方知太古情。敬一主人。
3.潞國世傳。
4.崇正辟邪。
腹銘:大明崇禎甲戌歲潞國制一百陸拾六號。
琴長:124.5cm?額寬:19cm?
肩寬:18cm?尾寬:13.5cm?隱間:116cm
RMB:600,000-800,000
于洪起(1877~1940),又名鴻起,字覺范,號范亭,山東棲霞人。南社社友。1902年入京師大學(xué)堂,1905年赴日留學(xué)并加入同盟會。民國初年任國會議員,后回鄉(xiāng)任煙臺先志中學(xué)校長。1931年起任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委員。擅書法,尤以草隸見長。其銘曰:「吾仰丘長春真人,精琴操。自元迄今,大道幾共絕。果善子萊郡姜氏,隱于商,清新養(yǎng)道,籍音樂以陶淑性情。將來心與道會,不讓丘真人,專美于前。此物與人并傳矣。棲霞于洪起范亭氏跋。」
丘長春,丘處機也,亦為登州棲霞人。成吉思汗稱其「天錫仙翁,以寤朕志。」乾隆皇帝贊其:「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真人素有琴名,仙風(fēng)道骨,返璞歸真,深諳大音希聲、至樂無樂之理,想來當(dāng)如李白所言:「大音自成曲,但奏無弦琴。」
此琴龍池下刻詩一首:「月印長江水,風(fēng)微滴露清。會到無聲處,方知太古情。敬一主人」。其下有「潞國世傳」篆書印。雁足上方有「崇正辟邪」篆書印。
潞王朱常淓(1607~1646),字中和,號敬一主人,又號敬一道人,明朝第二代潞王,世稱小潞王,封地在今河南省汲縣。崇禎駕崩后,朱常淓流落杭州,后被明朝遺老推為監(jiān)國,清軍至杭州時降清,條件是不可傷害居民,杭人呼之「潞佛」。
朱常淓工書善畫,雅好音律,他編纂的《古音正宗》是流傳至今的琴學(xué)名著,不但闡明理論,還收有其所制《中和吟》、《宗雅操》、《養(yǎng)生操》、《悲秋》等曲。他在書中說:「孤于琴理素心有獲,豈徒宜弦徽、協(xié)宮商而已哉,誠以導(dǎo)養(yǎng)神氣,宣和情志焉耳。」對于他所監(jiān)制的琴式:「額起八棱,以按八節(jié);腰起四棱,以按四時;龍池上圓,鳳沼下方,以按天圓地方;琴尾作環(huán)云,托尾作雙星,以按景星慶云,乃成天象,名曰中和。」
清·張道《臨安旬制紀(jì)》卷三《潞王佚事》云:「潞王好鼓琴,其所制前委兩角,材特精良。崇禎年,明帝嘗出宮中古琴賜之,后流落人間,并稱潞琴。」「潞琴」金徽、玉軫、八寶灰,清代中期即已被鑒賞家視為珍璧,乾隆帝就非常喜愛潞王琴,曾在多把琴上題識刻銘。
昔者琴家楊宗稷在《琴學(xué)叢書》中認(rèn)為潞琴「年淺而音細」,「聲圓潤而過于微細,賞鑒家寶之,操縵家不貴也。」今近四百載,得之者說不定也能「不讓丘真人,專美于前」吧?
其三,明以前·趙鴻雪鑒藏“大古之音”仲尼式琴。
lot3305
明以前·趙鴻雪鑒藏“大古之音”仲尼式琴
款識:大古之音。
腹銘:1. 民國二年錫山趙鴻雪剖腹重修。
2. 干元三年造。
琴長: 120cm 額寬:18cm 肩寬:19cm
尾寬:14cm 隱間:112cm
RMB: 1,800,000-2,600,000
《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鄙人少時立志「為往圣繼絕學(xué)」,誓要「皓首窮經(jīng)」,年與歲增卻日益服膺老莊之學(xué),總想「仰天大笑出門去」,「明朝散發(fā)弄扁舟」,「乘桴浮于海」,做個自然任性的江湖散淡之人。故我初見古琴,便為其「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形象所俘。蔡邕《琴操》云:「琴長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廣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下曰巖。池,水也,言其平。下曰濱。濱,賓也,言其服也。前廣后狹,象尊卑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太古遺音·琴制尚象論》曰:「肩曰仙人肩,取其正齊也。腰曰玉女腰,取其纖細也。」而初聞琴音,愴然涕下,復(fù)覺神清氣爽,中心澄澈,其靜如秋水,其驚若飛鴻,正是「太古之音」。大者,太也。「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
此琴形制古樸,扁圓長闊,通體施黑漆,琴面遍布大蛇腹斷,雁足為牙雕葵花,絢麗而有古趣。試彈覺琴音松透深厚,靜而不囂,當(dāng)為元明故物。
更為可貴的是,此琴乃傳奇才子趙鴻雪舊物,經(jīng)其修復(fù),音色如人,性靈所鐘。趙鴻雪(1870— 1915),無錫人,趙孟頫后裔,工詩擅畫,雅富收藏,宋琴「龍吟虎嘯」即曾庋藏其室。他琴藝高超,是雅集“天韻社”的扛鼎成員。天韻社是清唱昆曲社,設(shè)立在江蘇無錫,最初創(chuàng)建于明朝天啟年間,明清兩代統(tǒng)稱為「曲局」,其中不乏古琴大家。此外,趙鴻雪還是中國著名的珂羅版印刷家、商務(wù)印書館編校。1902 年,趙鴻雪先生在上海文明書局,根據(jù)西文書刊所載,自行研制銅鋅版,歷數(shù)月而告成,同年又試驗珂羅版,亦告成功。他還是中國攝影界的第一代攝影家,也是無錫最早有照相機的人,開設(shè)有老寶華照相館,為無錫留下了大量有價值的地方風(fēng)物歷史照片。
其四,夏溥齋舊藏「天風(fēng)海濤」款伏羲式琴。
lot3304
明以前·夏溥齋藏“天風(fēng)海濤”款伏羲式琴及蕉庵琴譜、木胎刻山水大漆琴案一組三件
《蕉庵琴譜》為光緒刻本,夏溥齋藏書印及著名琴家古琴鑒定家查阜西題簽。
琴長:122.8cm 額寬:22.6cm 肩寬:21.2cm 尾寬:15.5cm
書案高:84cm 長:134cm 寬:52cm
備注:此件拍品另附清·漆制琴案及查阜西題簽《蕉庵琴譜》一套,共一組三件。
來源:夏溥齋先生家屬友情提供。
著錄 :《 渠園外篇十種》第六冊《弦外音》P10,18,夏蓮居(字溥齋)著。
RMB: 2,800,000-4,000,000
夏溥齋(1883~1966),名繼泉,字溥齋,號蓮居。山東鄆城縣城關(guān)鎮(zhèn)夏莊村人。著名收藏家、鑒定家,擅畫山水,善操古琴。清時曾任靜海縣知縣、河南汝陽道臺、山東省鹽運史。后東渡日本,潛心研究佛學(xué),是20世紀(jì)杰出的佛教學(xué)者和凈宗行人。抗戰(zhàn)勝利后回國,1955年被選為北京西城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
「天風(fēng)海濤」,其名雄奇剛健,其聲如長天浩瀚,風(fēng)起云涌,白浪滔天,最適合彈奏《廣陵散》一類的慷慨悲歌,可以一氣呵成,恒多憤發(fā)感嘆之音。考以「天風(fēng)海濤」為名之琴,有山東鄒城明魯荒王朱檀墓出土者,琴腹龍池內(nèi)有墨書兩行:「圣宋隆興甲申重修,大唐雷威親斫」。査阜西先生舊藏寫本《乾隆御題琴譜冊》中亦著錄「天風(fēng)海濤」琴,標(biāo)明「宋制」。乾隆贊曰:「泠然善也。吹天風(fēng),海水立兮;聲洶洶,潛蛟起舞;月在空,洞庭張,樂來黃農(nóng)矣。」
此琴原配青白玉軫,白玉雁足,岳山、冠角嵌紫檀,螺鈿徽。漆面小蛇腹斷、梅花斷、牛毛斷交相輝映,非歷數(shù)百年不能得也。
元代文學(xué)家姚燧《【中呂】滿庭芳》:「天風(fēng)海濤,昔人曾此,酒圣詩豪。我到此閑登眺,日遠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連天隱隱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此琴經(jīng)佛門高士收藏,定已種慧根,今「定神絕慮,情意專注」,撫之如入禪境,聞之醍醐灌頂。薛易簡《琴訣》謂撫琴:「可以觀風(fēng)教,可以攝心魂,可以辯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言不虛。
白樂天也是一個愛琴、知琴的人,他寫道:「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身外都無事,船中只有琴。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行文至此,燈火闌珊,院落闃寂,茶涼階寒,斗室內(nèi)只有四琴與我相伴,與詩意正和。只可惜此刻不能泛舟西湖,用四張琴分別撫一段《平沙落雁》,看星垂平野,聽月涌大江,嘆茫茫何似,羨天地沙鷗。
「我今醉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西泠印社2015年秋季拍賣會
|預(yù)展時間:12月24日至12月25日
|預(yù)展地點:杭州·浙江世界貿(mào)易中心 展覽廳(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拍賣時間:12月26日至12月28日
|拍賣地點:杭州·浙江世界貿(mào)易中心(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網(wǎng) 址:m.qhhg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