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良的畫,每一幅都讓人覺得妙趣橫生,看似稚拙的畫風卻飽含著畫家深厚的繪畫功底和畫作背后的故事。
西泠拍賣繼二〇一七年推出“良公自珍”和二〇一九年推出關良“高妙傳神”專題之后,承蒙關良家屬和廣大藏家的長久支持,于二〇二一年春季拍賣會再次推出“世紀先導·關良”專題。
本專題精彩呈獻良公油畫、彩墨作品數幅,內有著名的“德國風景”系列油畫作品、獨具風貌彩墨戲劇人物畫和花卉靜物彩墨豐富動人之作等,為我們帶來了一個較為全面展示藝術家豐富的筆法特點和藝術風貌的小畫展。
關良的繪畫特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二,其一,繪畫風格鮮明,極具東方意韻,他的油畫、水墨、水彩作品,皆有一種源自血脈的民族的味道。他巧妙地食洋而化,逐步畫成了沒有矯飾、虛偽和華麗的關氏“中國畫”,自成風格和體系。
關良在作畫
其二,良公畫中的那種拙樸與稚美,實則是由“巧”到“拙”的境界的提升,來自于他對老子“大巧若拙”的藝術追求。看似選擇了生疏的繪畫語言,實則完成了個人風格的蛻變,具有極強的個人辨識度。這種“巧”,理為“大巧”;從這種美學觀來說,其又體現了道家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所以關良的藝術追求,是在他的畫中直指人性的本真,把人性中最樸實、自然、天趣的“拙”美體現出來。
看良公的畫,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的美、世界的美、自然的美、筆墨的美、戲曲的美、人物的美、事物的美、童趣的美,最重要且珍貴的是畫家那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以及看畫人那顆被深深隱藏的純真而熱烈的童心。
一、德國風景油畫
在《關良回憶錄:東德記游》中,畫家曾寫下這樣的語句:“為了使我們了解德國,特配備了汽車、駕駛員和翻譯。我們奔駛在易北河蜿蜒流經的土地上。車窗外只見綠、黃相間的田野,郁郁蔥蔥,這是一片片蓄草養牛的牧場草地,草場附近又總有一叢叢濃郁稠密的小樹林,青翠碧綠,生氣盎然。這里,田園式的寧靜氣氛,令人陶醉的清新空氣和具有獨等風韻的德意志農村田野,古樸莊穆的建筑物……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情不自禁地贊嘆起來,激涌起了我們的創作熱情。”
關良(1900-1986)易北河畔
布面 油畫
1957年作
簽名:關良
出版:1.《關良》P62,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
2.《關良1900-1986》P139,華藝文化出版社,2012年。
展覽:“關良畫展”,上海,上海美術館,1982年5月。
說明:本拍品繪制于1957年關良與李可染代表國家訪德期間,是關良油畫作品中著名的“德國風景”系列。
40×49.5cm
2021西泠春拍所呈獻的這幅《易北河畔》,便是著名的“德國風景”系列之一。畫中的易北河是中歐主要航運水道之一,發源于捷克和波蘭邊境的克爾科諾謝山,被稱為德國三大河之一。易北河在德累斯頓東南40公里處進入德國東部,并在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庫克斯港注入北海,可謂是一條密切聯系德國和歐洲大陸的干流。
在近現代史的層面上,易北河的意義更是高于萊茵河,這是源于二戰中著名的易北河會師。1945年4月25日,美蘇兩軍在柏林西南160千米的易北河會師。4月26日,兩國軍人在被炸毀的易北河大橋上握手,記者拍下了這個珍貴的歷史瞬間。這激動人心的一幕通過照片迅速傳遍整個世界,成為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出現勝利曙光和希特勒政權即將滅亡的最廣為人知的象征之一。
這張記錄了“易北河會師”的珍貴照片成為二戰中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1957年,關良站在易北河邊時,已經是“易北河會師”發生的十二年后。畫中,遠離戰爭的易北河已然恢復一片平和。畫面中景中的河流中貨運船只冒著煙,往來繁忙,橋上的人員車輛川流不息,遠處的民居、尖頂教堂簇擁在一起,坐落在山前平地上。不知道這樣歷史豐富、功能強大的易北河,是否讓當時的畫家,想到了上海的蘇州河?同樣是留有很多戰爭痕跡的河流。
值得一提的是,此幅油畫作品被收錄于多本關良同名個人作品集中,意義非凡。
有報道稱,上世紀60、70年代,一位德國工程師到武漢鋼鐵廠參加援助工作時,還不忘在工余尋找關良作品和其蹤跡。正是因為關良在1957年的德國之行,德國民眾對關良作品的熱愛出乎了很多人預料,萊比錫一家出版社還出版過關良的水墨人物畫集,這是德國出版的除齊白石之外的第二位中國藝術家畫集。
二、紅色戲曲人物
關良(1900-1986)紅燈記
1965年作
紙本 彩墨
簽名:紅燈記 一九六五年 關良
鈐印:關良(白)山月軒(白)
69×65cm
關良的戲曲人物大多取材于古典劇目,現代京劇人物為描繪對象的較少。而此幅畫作描繪了《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中的場景,可見《紅燈記》是關良所喜愛的少數現代劇目之一。
畫中的李奶奶有唱詞為“打獵的人,哪怕虎豹豺狼”,一句話道出共產黨員不懼艱險不怕犧牲的堅定意志。“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紅燈記》中,正是靠著李家祖孫三代、聯絡員及鄰居的周旋、幫助和犧牲,鐵梅最終才得以突破重圍,成功將密電碼轉送給游擊隊,幫助革命隊伍取得更大意義上的勝利。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曾與關良談戲,那時他提到自己在演出京劇的過程中,時常覺得戲里有畫,而他認為關良的戲曲人物“畫里有戲,畫外有意”,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把握生動而精準。“京戲里看、瞟、盯、瞧、觀、見、捎、拐……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場合,看人看物,都有不同的分寸、不同的意思。”這對關良畫戲曲人物時如何“點睛”傳神幫助頗大。據說,關良每次畫畫,都是等全部畫完后才畫人物眼睛的,是名副其實的“點睛之筆”。
畫作《紅燈記》中,李奶奶和鐵梅兩人的衣著打扮和人物神態全然不同,這些不同都準確體現出了祖孫兩人截然不同的年齡特征和所思所想。畫家對于二人的動作、神態描繪,有著明顯的寓意:在危急關頭,李奶奶把“革命的火種”和生的希望傳遞給孫女鐵梅,為了顧全大局,在那暗無天日的年月中為革命而英勇赴死,呈現出女性在革命斗爭中堅毅而獨特的精神面貌。年僅十七歲的鐵梅生長在革命家庭中,深知“我家的表叔數不清”,如此年輕便勇于接過重任,親身參與到為建立新中國而進行的艱苦斗爭中去。
關良在看戲時畫速寫,左手邊為其子關漢興
三、彩墨靜物花卉
關良 爭艷圖
紙本 彩墨
簽名:爭艷 番禺關良寫
鈐印:關良(白)
60.5×46.5cm
關良,1900年出生于廣東番禺。如這幅《爭艷圖》一般,關良在自己很多作品上使用的印章和署名都是“番禺關良”,足見他對故土的感情極深。
“生活有趣,藝術就有趣;生活多彩,藝術也多彩。”是關良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眼前這幅靜物畫,生機勃勃,色彩艷而不俗,讓人心生喜愛。畫如其人,看著這幅畫,我腦海中便會浮現出良公那每每面帶微笑的樣子。
早在去日本求學之時,關良便對自己說過“要一生保持朝氣以藝術為第一生命”,才不辜負艱辛歲月。雖然藝術家一生從事藝術教育事業和藝術創作長達60年,可無論是教書還是畫畫大都是在不安定的生活中度過,幾乎總是掙扎在“解聘”和失業的邊緣線,但即便如此,心系藝術的他總能淡然處之、自得其樂。
對比關良的其他花卉作品,這張色彩滿涂的靜物畫顯得格外用心,屬于春天花期的主角們盡情綻放,球形花瓶的飽滿和穩定,讓整個畫面更加和諧。看似隨意擺放的水杯和果盤,以及背景里若隱若現的青色窗簾,一切都安排得這么的恰到好處,也正是配角們的簡潔祥和,才更加突出了勾勒暈染酣暢的花朵們。
花朵的絢爛熱情,線條的游刃有余,生活的精心經營,畫家的樂觀積極,一切美好的細節,都從畫作中呼之而出,時隔多久都不會褪色,這便是藝術的魅力吧。
關良(1900-1986)
本專題其他精品賞析
關良(1900-1986)戲曲人物
紙本 彩墨
簽名:關良
鈐印:關良(白)簡遠(朱)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98.5×69cm
關良(1900-1986)峨眉金頂
紙本 水彩
鈐印:關良(白)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38.5×26.5cm
關良(1900-1986)風景
紙本 彩墨
簽名:良公
鈐印:良(白)
說明:本拍品由畫家家屬提供。
48×32.5cm
西泠拍賣·現當代藝術板塊
永續致敬
中國近現代藝術民族化和現代化探索路上
啟蒙先導與靈魂領袖及其代表杰作
2021西泠春拍
7月24日 19:00
A廳 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