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 精 一
2022西泠春拍
陳遇(1313~1384) 巨幅對軸 文會圖
設色絹本 立軸(二軸)
木盒題簽:1.書畫之圖。2.明畫。書畫之圖二幅?!跸嘀畠?。
木盒題跋:明人陳遇,字仲行,金陵人。自名靜誠,官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禮部尚書,□辭常學畫,工山水人物。大日本嘉永七寅年(1854)迠,凡四百八十七年,荒木千洲識。鈐?。夯哪緩o?。ò祝?千洲(朱)
說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鑒賞,清代日本長崎畫家荒木千洲鑒賞并題跋。附蔣復璁有關此作品說明信件一通。
本拍品為明初畫家陳遇所作巨幅文會圖對軸,為其市場僅見之作品。此作畫風有明代浙派的典型逸趣,從圖中所觀之畫為明顯馬遠風格山水可知,此圖式為推崇馬遠畫風之延續的派別,加之畫中人物樣式、器物(多為博古,與夾頭榫畫案等)、用筆方面顯示出本作中創作要素的跨度早含唐風,晚至明初,是明初典型的文會圖表現方式。
據蔣復璁信中可知,他首先肯定了此為明代陳遇的作品,并對陳遇的情況作了大致介紹,強調了陳遇擅長肖像畫并為太祖畫像。這與歷史上對陳遇的記載一致,蔣先生還對畫面進行了描述,是本件文會圖二軸無疑。1965年9月,蔣復璁出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而1969年時在美國西雅圖海軍補給站工作的Joseph Davies Jaap(1937~2021)就本件作品致信臺北故宮,此時蔣復璁當是以館長身份出此判斷,公信力自不必說。
本件為日式裝裱,保存情況良好。其木盒題跋者清代日本長崎畫家荒木千洲同樣認定此作當為明早期人物畫家陳遇手筆。江戶時代是存在于長崎的中日文化交流時代,江戶中期是日本南畫的興起之際,中國文人畫更是在日本備受推崇,而當時的學畫之人多是依靠臨摹中國版畫、畫譜來學習。因此,當時若是有一定繪畫技巧的作品,定被視如拱璧。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荒木先生在繼日本南畫先驅彭百川的《元明清人書畫名錄》之后寫成了《續長崎畫人傳》,足見他在中國畫領域的功力。
作者簡介:陳遇(1313~1384),字中行,號靜誠,江蘇南京人?!懂嬍窌贰ⅰ睹鳟嬩洝返染涊d其陳遇擅長繪畫,尤工寫貌,曾為朱元璋寫御容,故俞劍華《明朝畫院畫家表》、穆益勤《明代院體浙派史料》均將其列入明代宮廷畫家,“嘗為高皇紀容,絕妙當時”(《明畫錄》)。除此之外,按《明史》有傳,陳遇博經通史,是為經略奇才,他多次參與軍政大事的謀劃決定,為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做出很大的貢獻,朱元璋渡江以秦從龍薦,特發書聘之,將陳遇比其為伊尹、呂尚、諸葛亮,引為親信,與參機密,為其重要謀臣。陳遇先后辭朱元璋所封供奉司丞、翰林學士、中書左丞、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大學士、太常少卿、禮部尚書等職,其“寵禮之隆,勛戚大臣無與比者”,故人稱“辭官先生”,傳為明初奇人。
164×104cm×2
跋者簡介:荒木千洲(1807~1876),名一,字世萬,號千洲,日本長崎人。江戶明治后期畫家、美術史家。從小喜歡繪畫,年輕時跟隨渡邊鶴洲(1778~1830)學習,尤擅肖像畫。代表作品有《續長崎畫人傳》、《高島秋帆徳丸原演習圖》。
木盒題簽:書畫之圖。
蔣復璁審定:第一陳遇巨幅對軸
蔣復璁,浙江海寧人
1898-1990
本件對幅得到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先生的肯定與正名。1965年9月,蔣復璁出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1969年時在美國西雅圖海軍補給站工作的Joseph Davies Jaap(1937~2021)就本件作品致信臺北故宮,蔣先生在回信中首先肯定了此為明代陳遇的作品,并對陳遇的情況作了大致介紹,強調了陳遇擅長肖像畫并為太祖畫像。
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關于本拍品鑒定書信一通附信封
這與歷史上對陳遇的記載一致,蔣先生還對畫面進行了描述,是本件文會圖二軸無疑。此時蔣復璁當是以館長身份出此判斷,公信力自不必說。加之畫中人物樣式、器物(多為博古,與夾頭榫畫案等)、用筆方面顯示出本作中創作要素的跨度早含唐風,晚至明初,是當時典型的文會圖表現方式。
新落成的臺北故宮博物院
蔣復璁先生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創建者,1965年9月,出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其身后即是落成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蔣復璁先生對保護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嘔心瀝血,于1949年五十余歲,孤身赴臺,守護國寶41年。這是浙江鄉賢對延續和傳承文化脈絡,肩負文化使命所做出的杰出貢獻。
荒木千洲木盒題跋:明人陳遇,字仲行,金陵人。自名靜誠,官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禮部尚書,□辭常學畫,工山水人物。大日本嘉永七寅年(1854)迠,凡四百八十七年,荒木千洲識。鈐印:荒木弌?。ò祝?千洲(朱)
本作也曾經清代日本長崎畫家荒木千洲鑒賞。江戶時代是存在于長崎的中日文化交流時代,江戶中期是日本南畫的興起之際,中國文人畫更是在日本備受推崇,而當時的學畫之人多是依靠臨摹中國版畫、畫譜來學習。因此,當時若是有一定繪畫技巧的作品,定被視如拱璧。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荒木先生在繼日本南畫先驅彭百川的《元明清人書畫名錄》之后寫成了《續長崎畫人傳》,足見他在中國畫領域的功力。依據清代日本長崎畫家荒木千洲所言,此作當為明早期人物畫家陳遇手筆。
2022西泠春拍
史旦[明] 蓮池水禽圖
設色絹本 立軸
款識:史旦。鈐印:國正書畫(朱白) 三相世家(朱)
說明:本標的不包括軸頭。史旦的作品流傳甚少,此幅作品或為市場僅見。據藏家口述,本作曾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史旦作品具有一定的時代代表性,所繪均為當時流行的題材和風格,可為探討當時花鳥畫的發展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史旦[明],浙江嵊縣人。畫禽鳥甚工,所作蘆花群雁,洲渚蕭瑟,落落有致。《明畫錄?卷六》有載。
125.5×82.5cm
市場唯一,補闕畫史
史旦活躍于十六世紀,專以繪蘆花群雁而享受譽于時,《畫史會要》有云:“所為蘆花群雁,率愛重之?!北咀髦兴L物象即屬此類題材。
蘆雁有祥瑞之意,古人稱“雁有四德,信禮節智”,《唐會要·祥瑞》載“陽為君德,雁隨陽者,臣歸君之象也”。明朝朱元璋尤喜雁,曾著《雁歸說》贊賞之,并將其與君子相比。故明代畫家多以此為題材進行創作,不僅有平安祥瑞之寓,亦有一定的政治教化功能。
畫面中汀渚曲折,蘆花搖曳,煙波出沒,茂密的葦叢水墨寫就,葦葉層層迭加,濃淡相間,層次感豐富而又不失之于瑣碎。雙雁游嬉棲臥,顧盼生姿,生動地刻畫出荷塘野逸清幽的情趣,給人一種秋涼蒼遠的意境。其用筆粗簡,灑脫爽勁,酣暢淋漓,富有較強的節奏感,應屬“浙派”筆墨風格。
再 發 現
2022西泠春拍
陸允誠[元末] 月下梅花圖
設色絹本 立軸
款識:錢唐陸允誠寫。
鈐?。哄X唐陸忠(朱) 允誠(朱) □(朱)
木盒題字:1.梅。明人陸允誠之畫。
2.文政四年(1821)巳十月,伊川院法印榮信鑒定。
說明:陸允誠為元末錢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詳,善墨梅,接續元代王冕墨梅傳統,呈現圓潤溫健,清勁可愛之態。墨梅意境與元末明初王謙、陳錄等畫梅大家不相上下。
此作為陸允誠作品目前市場所僅見,抑或各公藏機構亦未入藏其作品。
117.5×40.5cm
木盒題字:1.梅。明人陸允誠之畫。2.文政四年(1821)巳十月,伊川院法印榮信鑒定。
陸允誠其人記載甚少,何許人也我們亦未可知,只可從畫面中知其為錢塘人。視其梅花,絕類陳錄、王謙(見下圖)。
王謙字牧之,號冰壺道人,浙江杭州人,大約生活于明朝永樂到正德年間。陳錄字憲章,號如隱居士,浙江紹興人。擅畫松、竹、蘭等,尤其墨梅是明代一絕,為時人所追捧。其墨梅構圖多繁密,大氣磅礴,觀之有暗香逼人之感。
左:陳錄 梅月輝映圖 天津博物館藏
中:王謙 墨梅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右:西泠本 陸允誠 月下梅花圖
王謙《墨梅圖》現藏于故宮博物院,舒朗開闊。陸允誠或應直接受到王謙影響,圖寫一干梅花,干上新枝錯落,花蕊繁密,枝梢多自左上延伸到右下。其風格多延續元代王冕(浙江紹興人)的傳統,呈現圓潤溫健,清勁可愛之態。老梅枝條健碩,新枝纖細柔弱,多呈現彎曲狀。
賡 創 新
2022西泠春拍
藍瑛(1585~1664后) 仙山樓閣圖
設色綾本 立軸
1655年作
款識:僲山樓閣。法華山民藍瑛摹李咸熙畫,時乙未小春。
鈐印:藍瑛之?。ò祝?田叔(朱)(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藍瑛》第38、41印,1554頁)
說明:此作為藍瑛晚年定居杭州之后所作,時年七十一歲。作品尺幅巨大,氣勢逼人,是難得一見的精品佳作。此軸為設色綾本,筆墨峭拔,敷色淡雅,體現了藍瑛深厚的仿古能力、豐富的繪畫經驗和扎實的筆墨功底,同時也保留了畫家獨特的筆意情趣。藍瑛晚年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畫壇獨樹一幟,成功轉型并自立門戶,其追隨者眾多,最終形成聲名遠播的“武林畫派”。
198.5×51cm
作者簡介:藍瑛(1585~1664后),字田叔,號蜨叟,晚號石頭陀、西湖外史、東郭老農等,浙江杭州人。工書善畫,長于山水,兼工人物、仕女、花鳥、梅蘭竹石,為“武林畫派”之開創者。
從“浙派殿軍”到“武林宗師”
藍瑛(1585-1666)字田叔,號蜨叟、石頭陀、山公、萬篆阿主者、西湖外史、東郭老農,錢塘(浙江杭州)人,所居畫室榜額曰“城曲茅堂”,為明末清初“武林畫派”領袖,其同時和稍后的畫家如陳洪綬及金陵八家等,都曾受其畫風影響,是晚明能夠“承先啟后”的大師之一。
此軸為設色綾本,畫面繪高山、林泉、樓閣、漁船。畫面上半部份,一段仙山奇峰危峙聳拔,峻山云谷中,溪流潺潺,山腰煙云浮動之景,與山腳溪水繚繞相呼應,山體走勢,曲折婉轉,樓閣軒榭,錯落有致,使觀者得以游目騁懷之樂,順水流之勢而下,有一蓑翁乘扁舟獨釣,使畫面更賦閑情雅致。此作筆墨峭拔,敷色淡雅,山體使用了花青調淡墨,細致渲染,再以紅色點綴樹木,自題仿宋人李成筆意,體現了藍瑛深厚的仿古能力,同時也保留了畫家獨特的筆意情趣。
藍瑛青年時寓居松江,投奔書畫家、藏書家孫克弘門下,藍瑛得以飽覽歷代書法名畫,并廣交文人墨客,與董其昌、陳繼儒、趙左等人交好,藍瑛在這一時期接受了文人畫的思想啟迪,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藝術眼界和交往層次。也正是這一時期,大量的仿古、摹古讓藍瑛積累了豐富的繪畫經驗和扎實的筆墨功底。
中年后,藍瑛拓寬活動范圍,南京、嘉興、杭州、紹興,并于晚年定居杭州。藍瑛晚年融匯宋元筆意,吸收文人畫傳統,又兼具職業畫家深厚筆墨功力。有人評起晚年畫風“絕似仲圭,復似啟南”一語道出藍瑛畫風在淵源上與文人畫的關系,以及晚年蒼勁雄潤的畫風。此作為藍瑛71歲時所繪,為其晚年佳作,學習古人而又自出機杼。藍瑛晚年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畫壇獨樹一幟,成功轉型并自立門戶,其追隨者眾多,最終形成聲名遠播的“武林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