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7194中文乱码一二三四芒果-亚洲一区精品无码色成人-日韩好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2022西泠秋拍|古代書畫精賞之一:古代書法
時間:2023/01/03 作者:西泠拍賣 來源:西泠拍賣





2022西泠秋拍

文徵明(1470~1559) 八十六歲書《醉翁亭記》

紙本 手卷

1555年作

引首:66×34.5cm  畫心:120×29.5cm  題跋:132×34.5cm

RMB: 3,500,000-5,000,000


出版:1.《文徵明行書名篇》單行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

刊載:2.《收藏家》P28-30,收藏家雜志社,2003年第11期。



說明:啟功、梁樹年題跋。鄭誦先鑒賞并題跋。金禹民鑒賞并題引首。唐怡鑒賞并題簽。金煜鑒藏并題跋及題簽。


是卷書北宋名賢歐陽修之名篇《醉翁亭記》,作于1555 年,時文徵明八十六歲,去世前三年,寓蘇州玉磬山房。


全卷用嘉靖時期典型的白棉紙書寫,烏絲界格,取用晚年最拿手的行書字體,嚴謹法度中又流露自然,為文徵明晚年的精妙之作。卷后有啟功先生難得長跋,不僅指出文徵明書歐陽修原文之不同,也表達了對文氏晚年書此墨妙的欽佩之情。


《醉翁亭記》作于1045年,距今已近千年,其內容向來被文士所喜愛,故在歷代傳抄過程中往往有添漏之處?,F已知蘇唐卿篆書《滁州瑯琊山醉翁亭記》離作者較近,可作為參考標準。


明人尚勢,崇尚新奇,往往在書寫經典的時候多有改動,從明中期到晚明都是如此。所以許多對古文的抄漏添改,對文獻的抄襲現象,在明人眼中卻是習以為常的?,F存公認的文徵明書跡中,也常有類似現象,譬如《醉翁亭記》,凡書幾遍都不相同。



文徵明 1537 年作大字行書《醉翁亭記》(局部)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 1551年作小楷《醉翁亭記》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書寫《醉翁亭記》,據年譜記載即有五件,分別作于 1537 年(大字行書,石渠寶笈)、1540年(行書,文嘉跋)、1541年(行書拓本)、1548年(小字行書,書畫卷)、1551年(小楷)。其中以 1537年所作大字行書(現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與1551所作小楷(現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最為世人熟知。讀此二幅作品,其中亦不乏有文字改動之處,且與本拍品三者都不相同。(詳見下表)


細看其中原委,或為書寫者為追求書法上的古雅而有意改用古體字、異體字或通假字,或為書寫者無意中出錯,或為書寫者為追求文句形式上的對稱排比而改之。此類種種,本卷亦然:如啟功先生跋中所察,“宴酣之樂”中“宴”寫作“寓”、“游人去而禽鳥樂也”中“去”寫作“者”、“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脫“而”字、“醉能同其樂”脫“醉”字。



文徵明三種《醉翁亭記》錯漏字對照表



對于一位八十六歲老人來說,這四處錯誤不僅無礙于本卷的精妙,反而增加了其書寫狀態的自然性,也從反面證明一件明代法書的真實性。連啟功都自愧,談及看到了晚年文徵明學而不怠的堅韌性格:“功學問藝能仰視衡翁,固不啻霄壤之判,即以年事言之,視翁書此卷時尚少二十三歲,而精力衰減,涉筆訛舛更有甚者,觀此惕然知所自勵?!?/span>


不同于大字行書的開張跌宕之勢及小字楷書方整嚴謹之態,文徵明的行書體態俊俏,筆勢連貫,意態生動。其早年臨智永《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兼仿蘇、黃、米及《圣教序》等,晚年以取《圣教序》為主,輔以蒼老,遂書大進,自成一家。靜觀此卷,蒼卓古樸,溫潤秀勁,用筆精老成熟,靈動有致,似得王羲之“冰姿玉質”之神韻,較之其早期“法度有余,神化不足”的行書作品而言,本卷的氣息及用筆皆為上品,別具一番風味。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滁州任太守時所寫,描寫了瑯琊山和醉翁亭周圍的優美環境與和樂的社會風氣,含蓄地表達了貶官后的心境,言辭清麗,其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道出了其寄情山水、醉意于山水的真意,與文徵明早年入仕不得志,晚年悠然自適、遠離世俗的狀態不謀而合,故文徵明多次書寫此文,以抒心中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文徵明出生官宦人家,自26歲起,便到南京參加鄉試,連續十年不中。直至1521年,52歲的文徵明由工部尚書李充嗣推薦,任翰林院待詔之職。在翰林院任職期間,文徵明受盡同僚的歧視與排擠,看透了官場的殘酷與黑暗,辭官多次不允,最終于1527 年歸家?;氐教K州的文徵明終日已詩書畫相伴,淡泊名利,并筑室于舍東,名“玉磬山房”,庭院中植桐樹數棵,盡享徘徊嘯詠之樂。


跋者簡介:1. 金禹民(1906~1982),別名馬金澄,號彝齋,北京人。篆刻家。師從壽鉨,精于制鈕。三十年代飲譽京華。解放后任職于故宮。

2. 啟功(1912~2005),姓愛新覺羅,字符伯,室名簡靖堂、堅凈居。精于博物文史鑒識,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中國書協主席、中央文史館館長、西泠印社社長。一生教書育人,究心學術,著述甚富。

3. 鄭誦先(1892~1976),原名世芬,號硯齋,四川富順人。書法家,亦擅詩文。早年畢業于上海南洋公學,曾任大陸銀行天津經理。

4. 梁樹年(1911~2005),名豆村,堂號安樗,齋號警退齋,北京市人。曾拜張大千門下研習繪畫,取古人之長而融會貫通。后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北京山水畫會副會長等。

5. 金煜(1941~),當代中國山水畫家。自幼喜畫,自1959年始,先后從師金禹民先生學習書法,篆刻,從唐怡先生學習山水畫,從啟功先生學習書法鑒定與書法,從梁樹年先生學習山水畫。現任中國教育學會美術研究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品鑒定室研究員、陳半丁紀念館顧問、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理事、中國民間國寶專家委員會評審委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等。


題簽者簡介:唐怡[近代],字灝瀾,一作浩嵐,又名唐一,北京市人。張大千入室弟子。與張大千、于非闇等近代名家往來密切,多有唱和之作。其子唐鴻、兒媳馮璧池亦師承張大千,所作山水、花鳥均得宋元門徑。







2022西泠秋拍

韓道亨[明]、錢?貢[明]?秋聲賦書畫卷

水墨紙本 · 紙本?手卷

51×28cm?91×27.5cm

RMB: 800,000-1,200,000


說明:本目標不包括軸頭貼片。 

本拍品為錢貢與韓道亨書畫合卷,二者皆于萬歷年間活動蘇州地區。

《秋聲賦》這一題材在吳門繪畫中淵源有自。文徵明曾書《秋聲賦》行書長卷,并于嘉靖丁未(1547年)秋日作《秋聲賦書畫合卷》,又曾作《林屋秋聲圖卷》,皆藏于上海博物館。錢貢為文徵明弟子,《秋聲圖》全卷以簡單率的筆墨作幾株疏枝老樹,幾抹坡石。前景中的枯樹受到秋風摧折,空曠的背景上云煙浮動,整體風格古樸雅靜,體現了錢貢將宋人至沈周、文微明筆法熔于一爐的風格特征。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錢貢《城南雅逸圖》作于萬歷十六年(1588),與本卷《秋聲圖》風格極為相似。山石以披麻皴法為主,淡墨微染,樹法為典型“粗文”面貌,多作枯枝和胡椒點,比較淳樸自然,具備清麗雅拙的趣味,反映出畫家性情與江南秀麗的山川環境。錢貢雖無文、沈之盛名,事實上,正是像錢貢、張宏等畫家,促進了始于元代的文人山水與兩宋山水風格的融合與轉化。


本卷韓道亨《秋聲賦》作于1611年,為其書風最為成熟時期。1613年,韓道亨作《草訣百韻歌》最具盛名,正草兩體書,用五言韻文介紹草書結構,韓氏楷書出《黃庭》,草書尚宗二王,嚴于法度,大為可觀。縱觀本卷,筆勢瘦勁,結體疏朗,可謂豪華落盡見真淳,格調極其高雅。作者在書寫過程中,恪循古法,悉知古人用筆之意,不刻意追求體現自我,全卷書風與《秋聲賦》之內容高度契合,氣韻匯通,秋意無邊。


韓道亨原是河南南陽人,后遷居吳地,他本人有詩情,書法以行草為主,師法二王,與吳門地區文化圈及藝壇有深入接觸,尤其與文徵明的弟子和后人往來頗多,頻繁參與雅集活動,并與吳門名士唱和揮墨。萬歷辛亥(1611年)春日,嘉興花鳥畫家陳遵作梅花長卷,前有文徵明曾孫文震孟題引首,后有著名書法家、文徵明最小弟子王穉登以及韓道亨等人題跋。據《石渠寶笈續編》記載,萬歷四十一(1613)年,韓氏曾書《蜀道難卷》,并由吳門張宏補圖。由此可見韓道亨與吳門的關系極為密切,長期浸淫在吳門文化風氣之中,韓道亨不僅僅是書法史中極具代表性的書法家,同時也是研究明晚期吳門地區藝術史不可忽視的一環。


作者簡介:1. 韓道亨[明],生卒年不詳,號潁泉居士,河南南陽人,后居蘇州吳門。善詩文,工書法,尤精行草書,師法二王,與文徵明后人和弟子交往密切。萬歷四十一(1613)年,曾書《蜀道難卷》,張宏補圖。同年又書《草訣百韻歌》,今經文物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多次出版發行,對學習草書者深有裨益。 

2. 錢貢[明],字禹方,號滄洲,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人物,文徵明弟子,山水出入文徵明,位置適宜,頗有可觀,尤長人物,繼承南宋劉李及唐寅畫法,仿唐寅人物大幅幾能亂真。







2022西泠秋拍

吳應卯[明]?草書?秋興八首卷

紙本?手卷

823×33cm

RMB: 600,000-800,000


說明:吳應卯作為祝枝山書法的作偽人,常常又被割去本款以充祝書,因此本款書跡傳世絕少。此為已知公私收藏中有本款作品中最大的一件。且近乎原裝保存,一氣呵成,是研究吳應卯及祝允明偽書的極好參照物。


《無錫志》載:“應卯習允明書,輒能亂真。”然其自署名款之作品流傳甚少。明末后四百余年間,應卯所偽作之祝允明書,一直被誤認為系祝允明另一種面貌之真跡,直至近十多年前,專家們根據天津歷史博物館收藏吳應卯于萬歷五年(1577年)長至日為初陽先生書《草書五言詩》卷(署吳應卯自己名款),將其與偽祝氏款書法比較,才辨明吳應卯所偽祝書之真面目。



吳應卯《草書詩》,天津市歷史博物館藏



劉九庵先生認為“祝氏書法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有時亦中側兼用。在他不同時期的行草書中,落筆多藏鋒重按,深得澀與疾二法,形成藏頭護尾、沉首痛快的體勢。吳氏書法多露鋒輕按,以寓側鋒取妍的形態。”


作者簡介:吳應卯[明],生卒年不詳。字三江,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祝允明外孫。習祝允明書輒能以假亂真,亦能作小景平湖遠嶼,得李嵩之法。 







2022西泠秋拍

董其昌(1555~1636) 書與憨山、達觀兩禪師論禪冊

紙本?冊頁(九頁)

31.5×24cm×9

RMB: 1,200,000-1,800,000


說明:潘仕成、嚴廷鈺、梅光遠舊藏。吳永、袁勵準、蒯壽樞題跋。徐世平舊藏并題簽。冊中前二頁(“余始參竹篦子話”至“何容觀也”)為吳永補書。

本拍品為董其昌行書《論禪冊》,內容選自其著作《畫禪師隨筆》之《禪悅》篇,文中主要講述其與諸位好友親至松江龍華古寺與憨山禪師夜談,問“戒慎恐懼”、“鼓聲鐘聲”之事。



文中“戊子冬”即萬歷十六年(1588)冬,是董氏家族仕途延續的重要節點。是年秋,董其昌第三次赴南京鄉試,及第。冬,因太學范爾孚之貲助,得以進京赴試。次年春,在北京會試,中進士。由此可知,此次夜談發生于董其昌入京會考途中。從中可見董其昌對禪宗悟性頗高,且極為癡迷,亦可見憨山禪師在士人群體中的影響力,也可反映出晚明時期的士人群體對禪學與儒學的真實態度。


憨山德清為晚明四大高僧之一,與董其昌交

往甚密,多有唱和。詩文在《容臺集》有載。


董其昌與憨山德清互有酬唱,據《容臺集》卷三

記載,董其昌曾作《連游篇題詞》內云 :“今將遠

尋廬阜,問法憨師,孤云何依,明月獨舉,雖多

求友之情,寧無懷璧之慮哉!”



憨山德清為晚明四大高僧之一,與董其昌交往甚密,多有唱和。據《容臺集》記載,董其昌曾作題詞:“今將遠尋廬阜,問法憨師,孤云何依,明月獨舉,雖多求友之情,寧無懷璧之慮哉!”后來憨山被貶,董其昌以扇題詩相贈,上題:“參得黃梅嶺上禪,魔宮虎穴是諸天。贈君一片江南雪,洗盡炎荒瘴海煙?!?span style="color: rgb(99, 36, 35);">憨山禪師亦作詩答曰:“五臺三伏天,江南臘月樹。孤蹤空里云,余生草頭露。寒熱本無端,南北任去往。隨地是清涼,此中何所慕?!?span style="color: rgb(99, 36, 35);">如此種種,明晰了二人之間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除憨山禪師外,冊中提及董其昌為諸生時參見的達觀禪師亦為一時高僧,品行高潔。



達觀禪師亦為一時高僧,品行高潔,對諸生之時

的董其昌影響甚大。



修禪于董其昌的書法藝術而言,影響重大。董其昌十分推崇憨山禪師與達觀禪師“三教同源”的思想,并將這種圓融的精神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實踐之中,以禪論書,以“平淡自然”作為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靜觀此冊,更覺如此。其用筆流暢靈動,結字倚側交錯,體態俊秀,蘊含骨力,墨色的濃淡枯潤層次變化豐富,通篇章法蕭散舒朗,淡雅天真之意趣躍于紙面。


冊中前二頁因輾轉流傳而佚,今不知去向,由近人吳永于1926年補書,并跋其中原委于冊后。吳永學書臨董其昌三十年,幾可亂真,從其跋中可知,其1925年于親家梅光遠處觀得本冊,又見之于《蒹葭堂法帖》中。《蒹葭堂法帖》為明雷宸甫藏董其昌書石刻,見載于張伯英《法書提要》:“前為縮臨王圣教,后書禪悅…末則以禪理喻書……摹勒頗精,拓用蟬翼法,饒有古意,今傳本不多見矣。”因不多見,故此墨本更顯珍矣。





鑒藏者簡介:

1. 潘仕成(1804~約1878),字子韶,號德畬,室名天響琴齋、寶琴齋等,廣東番禺人。道光十二年(1840)順天鄉試副榜貢生,官兵部。收藏金石書畫甚富。道光二十八年編刻《海山仙館叢書》。

2. 嚴廷鈺[清],字行之,號比玉,浙江桐鄉(今屬嘉興)人。貢生。道光間任云南麗江知府、順寧知府,所至有政聲。有《小瑯玕山館詩鈔》十卷等。

3. 梅光遠(1881~1940),譜名光蘊,字斐漪,南昌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舉人。曾任內閣候選中書引見,分發江蘇候補道,賞戴花翎。歷任上海清文局總辦,江南師范學堂監督。1913年被選為國會議員。1922年恢復國會時任眾議院議員。次年任國史編纂處處長。1927年后,任僑務局副總裁。1935年辭職回鄉。

4. 錢鏡塘(1907~1983),原名德鑫,字鏡塘,晚號菊隱老人,室名數青草堂、六瑩堂,浙江海寧(今屬嘉興)人。吳越王錢镠之嫡裔。祖父輩均善丹青,富收藏。幼受庭訓,丹青以外,經他手收藏過的歷代書畫、金石計有五萬余件,其中,徐熙《雪竹圖》、董源《山水圖》、范寬《晚景圖》、任伯年《群仙祝壽圖》等堪稱藝苑珍品。與吳湖帆并譽為“鑒定雙璧”。西泠印社社員。1956年起先后向上海、浙江、廣東、江蘇及浙江海寧、嘉興等省市博物館及西泠印社捐贈歷代書畫、金石計3900余件。被譽為“今之項墨林、安儀周、龐萊臣”。


跋者簡介:

1. 吳永(1865~1936),字漁川,一字盤公,盤庵,號觀復道人、顯光居士,室名觀復齋,浙江吳興人。曾國藩孫女婿。早年從師郭紹先、郭嵩燾,曾官直隸懷來知縣,辛亥革命后曾任山東提法使,1927年任國務院秘書。工書,學董其昌三十年,幾可亂真。

2. 袁勵凖(1875~1936),字玨生,號中洲、中舟,北京人。光緒二十四年進士。二十九又舉經濟科進士,授編修,歴官京師大學堂提調、翰林院侍講等,民國時曾任清史館纂修、輔仁大學教授。工書畫,藏古墨甚富。著有《恐高寒齋詩集》、《中舟藏墨錄》。 

2. 蒯壽樞[清末民國],字若木,蒯光典從子,安徽合肥人。早年留學日本,民國初年任寧夏鎮守使,又任國民政府駐日學務總裁。從楊文會習佛學,從沈曾植習詩文。工書畫富收藏。







2022西泠秋拍

陳繼儒(1558~1639)?草書?節錄古文

紙本?冊頁(十六頁)

20.5×14cm×16

RMB: 180,000-280,000


詩文著錄:《靜娛亭筆記》卷八,張培仁著,清光緒年間刊本。


《靜娛亭筆記》卷八


說明:陳繼儒五十歲后,得新壤于東畬山,構“蓮庵”、“老是庵”、“含譽堂”,于堂中結“頑仙廬”,一時名姝騷客,輻奏而至,陳繼儒名聲更隆。晚歲于東畬山辟“神清之室”。期間詩文為世所重,七十三歲后仍被多次舉薦,均辭謝不就。黃道周上疏稱其“志尚高雅,博學多通,不如繼儒”。陳氏八十歲以后屏跡于東畬山,不入城,卒于“神清之室”。


陳繼儒的書法作品大多數都不署年款,其風格的真正成熟卻是在暮年的八十歲前后。本件完美的展現出陳繼儒書法成熟時期的幾個特征。首先是尖鋒起筆。這在陳繼儒晚歲作品中常被使用。尖鋒起筆的動作要求在書寫時必須精準到位,起筆后在行筆的過程中要能穩定自然的進行過度調整,這些都必須對尖鋒要有精準的把握。再是長線條的書寫。長線條的使用很容易傳達出創作者的情感,通過筆劃的長短及細微的變化,可看出作者的的使用技巧與心境,也能夠讓通篇作品的節奏更為靈動。


陳繼儒在行書創作中有意拉寬了行距,采取了字距緊行距疏的方式。本件有烏絲欄,欄內字跡舒朗、節奏連貫就是因為他對此章法的微妙掌控。


尤值一提的是陳繼儒擅長的墨法。濃淡分明,過度自然,太干則燥,太濃則肥。秀潤在他作品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對潤墨的使用要求書寫迅速不遲疑,筆力遒勁,造型清新雅逸,才能使筆與墨相輔相成。


誠如他在自己的《妮古錄》中所追求的“有筆墨俱妙者,有筆墨俱無者。力乎、巧乎、神乎、學乎、識乎,蓋在此矣”。縱觀本件陳繼儒晚年作于神清之室的書法作品,足稱得上是“蘊藉中沉著痛快”的佳作。


作者簡介: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一字眉公,號麋公、眉道人、白石樵、白石山樵、雪堂,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年二十一補諸生,萬歷十四年自除學籍,取儒衣冠焚棄去,隱居昆山之陽,后居東畬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蘇軾、米芾,兼能繪事,善寫水墨梅、竹,山水亦佳,氣韻空遠,名重一時,與董其昌齊名。







2022西泠秋拍

徐孟章[明]?為黃應宸作?行書登泰山詩卷

紙本?手卷

1578年作

722×29cm

RMB: 400,000-600,000


說明:黃庭堅《砥柱銘》舊藏者黃應宸上款。錢幼熙等鑒藏。

此卷當為徐孟章市場僅見之作品。徐孟章主要活動于明隆慶、萬歷年間,其書法作品極罕,據《中國古代書畫目錄》,僅有徐孟章萬歷戊子年(1588)所作行書冊頁,且有目無圖,本卷為所知第二件。


王士貞《弇州山人續稿》書影

《弇州山人續稿》中提及徐孟章以及收錄徐孟章詩文三首。徐孟章交游甚廣,與王世貞、兵部尚書郭子章、臨淮侯李言恭等文人士大夫皆有詩詞唱和。


徐孟章此卷作于1578年,主要取法黃庭堅大字行書風貌,用筆酣暢遒勁,充分展示了黃山谷“長槍大戟”的結字風格,健俏挺拔。值得注意的是,其書所贈黃應宸為黃庭堅族裔,曾藏并跋黃庭堅《砥柱銘》,徐氏以山谷書風贈予山谷后人,二人的往來唱和使得本卷更加意義非凡,從中亦可窺探宋代書法風貌在明代的影響與傳承。



董其昌恩師許國小像,董曾為本像作贊



詩中提及徐孟章與許國(許司成)、潘緯(象安)相約共登太山之行。許國(1527~1596)與潘緯[明]同為安徽歙縣人,萬歷中,二人分別任武英殿大學士與中書舍人。許國為董其昌恩師,董其昌進士便出自其門下,交往甚密。許國去世后,董其昌親自為恩師撰并書《許文穆公墓祠記》,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為其暮年佳作。


萬歷六年(1578),許國時任南京國子監祭酒,閑暇之余,與徐孟章、潘緯二人相約共登太山,吟詩作賦。徐孟章交游甚廣,與王世貞、兵部尚書郭子章、臨淮侯李言恭等文人士大夫皆有詩詞唱和。


作者簡介:徐孟章[明],字子裁,號云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工詩書,能文章,好游歷,與王世貞、郭子章、李言恭等人交好,有《云樵詩稿》等。


鑒藏者簡介:錢幼熙(1881~1948),陜西白河縣人。清末舉人。工詩書,富收藏。曾在陜西省公路局、隴海鐵路局工作。


上款簡介:黃應宸[明],號北野,黃庭堅族裔,黃璂曾孫,諸暨五桂堂黃氏家族人。曾藏黃庭堅《砥柱銘》。與酈希范為姻親。曾有“建昌簽判”之任,并選輯了明代楓橋居士駱問禮所作《贈北野黃十一》詩一首。







2022西泠秋拍

張瑞圖(1570~1641)?草書?法界帖

絹本?立軸

159.5×42.5cm

RMB: 3,500,000-5,000,000


出版:1.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六冊P279,文物出版社,1997年。

2. 《真跡與偽作——中國書畫鑒定》P52,山東美術出版社,1998年。

著錄:3.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柒P3277,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說明:吳卓如舊藏并題簽。

在晚明書壇上,張瑞圖的地位相當重要??梢哉f他是晚明新書派出現的標志。年齡上,其雖然比董其昌小十五歲,比邢侗小十九歲,但又比黃道周大十五歲,比王鐸大二十二歲,比倪元璐大二十三歲。同時,由于他的高官顯位以及由此獲得的名氣,在當時頗具影響。更重要的是,如果將他的作品與前人相比較,其間的差異巨大而且明顯。天啟年間,張瑞圖在朝廷中的官職不斷升遷,也隨著政治地位的不斷提高,其擅書之名也隨之鵲起。


作品中落款“白毫庵瑞圖”。“白毫庵”即為其崇禎時期所常用齋號,此時落款也常用“白毫庵居士”或“白毫庵”。崇禎元年,在其返鄉途中,曾特地繞道信州(江西上饒一帶),拜訪無異、雪關二長老于博山。至此,佛教也成為其安慰心靈的一種良藥。故此時其室名“白毫庵”,自號“白毫庵居士”或“道者”。


作品中用王興懋《褒山寺》詩來表達自己返鄉之后閑適與沉浸山水之樂的心情,用以表現自己禪意與閑適之心:法界隱嵯峨,禪宮鎖薜蘿。幢開一徑古,云合四山多。采橘饒僧供,鳴鐘信客過。坐來深梵響,吾會混樵歌。


此幅作品應作于崇禎年間,與其天啟元年(1621)《感遼事作》與天啟甲子(1624年)《行草王世貞國朝詩評卷》風格相近,但是仍然沒有完全脫出天啟時期的風格。因崇禎二年三月,張瑞圖因曾為魏忠賢生祠書碑一事名列“逆案”,雖得以輸資免罪贖為民,但此事對其心中的陰影,使得張瑞圖之后便隱居在晉江城外的東湖,除了詩詞書畫便是禮經奉佛。故其書法與佛家所提倡的自然適意,了無所求的原則契合。此時化繁為簡,風格由濃至淡的轉變,不僅反映了張瑞圖晚年的心態,同時也能說明其藝術與生活境遇緊密相關。


鑒藏者簡介:吳卓如(1915~1995),山東人。歴任山東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副書記。山東省委黨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 







2022西泠秋拍

王?鐸(1592~1652)?為苗胙土作?有關探討書寫材料的文語

綾本?立軸

1641年作

188×51.5cm

RMB: 2,000,000-3,000,000

 

著錄:1. 《工具、材料與王鐸的書作》,《故宮學術季刊》第33卷第3期,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2016年。

2. 《王鐸年譜長編》第二冊P695,中華書局。




說明:苗胙土上款。辛冠潔舊藏。

王鐸以其恣肆雄健、飽墨淋漓的書法風格聞名,因此也給世人留下了其“不擇紙筆”的印象。然而王鐸對于文房一事其實相當講究,好的筆墨綾素不僅能助漲王鐸揮翰的興致,更是與其作品的表現力直接相關。學者薛龍春便在探討王鐸對綾本的取用時,舉例論述此件。


1640年十一月底,王鐸在赴往南京禮部尚書的任上聽聞父親病逝,隨即去職丁憂。次年四月,母親又喪于懷州,在安排好亡母的喪事之后,王鐸便一直輾轉避亂在外。父母的離世,時局的動蕩,本件贈與苗胙土的《文語》軸記錄了王鐸在苦旅中幸得“善筆墨絹素”,得以一暢胸中苦悶之事。


從1640年冬日王鐸離開北京后,他在給友人的書信中多次傾訴無筆、無善筆,以求友人原諒自己字跡不工,也似乎在提醒后世的觀者這些作品并非他真實的藝術水平。王鐸在1641年在懷州時給其叔父王本惠的信中提到:“二箑即書完,筆禿,苦無賣者至?!敝鬄楸軄y輾轉各地,據山西博物館藏王鐸贈與苗胙土的一件同年十月所作行書七言律詩軸的詩文內容可以得知此時王鐸正“留連河內”,在顛沛旅途中遇到上好的筆墨絹素,也堪慰藉流離之苦。


明末清初時期,苗氏在山西澤州是名門望族。苗胙土的父親苗煥在謝政歸鄉便一心營建園林,苗胙土在易代之際也將心思傾注于園林建造之上,因此王鐸于1641年“有書與苗胙土,為鑒定舊畫,并索植物點綴庭院?!?/span>(薛龍春《王鐸年譜長編》)王鐸贈與苗胙土的詩文中充滿隱喻:留連河內有心期,況是行山歲暮時。自負碩薖深 磵好,可憐疏懶故人知。居園且撰木華賦,對友休吟巷伯詩。天保萬年思湛露,恐君未必老芝湄。辛巳十月之交作,其二送晉侯苗老年兄鄉翁正之,洪洞迂者王鐸。


詩中多處使用《詩經》作典抒情:開頭稱苗胙土為“心期”,明示兩人傾蓋如故的至交關系,感嘆還好在這年末凜冬避亂旅途中能有好友給予慰藉。接著便自嘲自己“四體不勤”,縱使山澗如《考盤》那般幽美也無法適應隱士生活。王鐸不想象《巷伯》那般對友人抱怨官場的黑暗腐敗,只想把園林好景賦與友人。最后一句則是對友人的寬慰,說朝廷福祚綿長,終會有如《湛露》里稱頌的“令德君子”當道,恐怕苗胙土尚未老去,就可以結束這被迫的隱士生活了。款中的“十月之交”也不僅是紀時,還是《詩經》中的一篇怨刺詩,怨刺當權者在其位不謀其政。將內容如此敏感的詩作贈送給苗胙土,足見兩人關系之親密。王鐸的居園生活也沒有持續多久,1642年冬便已攜家避亂行至江蘇境內。


王鐸對自己的藝術生涯有著清晰認知,他在《自書瓊蕊廬帖》再跋中曾說,“此予四十六歲筆。五十以后,更加淬礪,仍安于斯乎?譬之登山,所躋愈進,愈峻以曠,已經崇峰,頓俯于下?!?span style="color: rgb(99, 36, 35);">可見他對于五十歲以后的書作更為滿意。此軸作于五十歲的節點上,正是人書俱老而書風又尚未完全形成定式之時,可謂老辣與生機并存。軸成便連父母離世、時局黑暗、命途多舛的“勞郁憤懵”都“一暢發踴躍之”,可見此作是王鐸的得意之筆。



董壽平仿王鐸懸空書寫的場景



日本書法家村上三島對于王鐸景仰不已,但他始終不清楚自己所藏《雒州香山作》為何會出現積墨在綾上不規則流動的特殊現象。1981年村上三島在拜訪了王鐸的故居后經北京回日本,北京友協為他們置辦了一次宴會,并請到了王鐸同鄉、當時年近耄耋的董壽平先生出席。


宴席上董壽平先生請在場的兩位同志取一張四尺宣紙,各持紙的一端,高地數尺,自己走到紙的左側,懸筆寫就唐詩一首。董壽平先生一邊寫邊解釋道:“王鐸喜歡用懸空書法,書寫的材料是綾,命書童將綾拉平,他走到綾的左側,然后就這樣書寫?!?/span>村上三島大吃一驚,將信將疑地問董先生有何根據,董先生不慌不忙地答道,他的五世祖董霽堂是干嘉年間的一位著名書家,祖父董文煥為紀念先祖在膝上練書習字的事跡作了一幅《膝上肄書圖》(山西省博物館藏),并請當時有名的漢學家王軒題了一段長跋,王鐸懸筆作書的情景便記錄在這題跋之中,是由曾做過王鐸書童的老仆口中傳出。



所謂懸空書寫,就是請人拉住綾本的四角,綾以下懸空而不鋪在書桌之上,如上圖董壽平所示范的照片。

因此急速書寫產生的,將有極大的粗細變化,有極不勻稱而充滿弧度的橫豎,以及充滿不確定性的落筆瞬間。

以上三處略證。


相較于1640年《雒州香山作》中積墨流動導致筆劃變形、漲墨導致筆劃之間粘連的“狂放恣肆”書風,此件《文語》軸對于筆墨的掌控更顯隨心,塊面與線條之間的變化依然豐富,達到了王鐸所希望的效果而不逾分毫,也顯示出對于“懸書”的進一步熟悉和掌握。“紙墨筆相稱”的王鐸寫出讓自己欣喜的得意之作,暢發心中積郁,飽后世觀者眼福。


鑒藏者簡介:辛冠潔(1922~?), 名在清,山東章丘人。年參加革命,初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做青年工作,曾任中、蘇、英、法、五強首腦印度支那問題日內瓦會議的中國政府代表團顧問。后從事新聞、宣傳、外事、學術研究工作,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愛好古籍文物收藏與鑒賞,對善本古籍,名家書畫吸青銅器、陶瓷器、瓢器和竹木雕藝術品收藏頗豐。


上款簡介:苗胙土 (1589~1646),字叔康,號晉侯,山西澤州(今晉城)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天啟壬戌進士,官至鄖陽撫治。明亡仕清,再任南贛巡撫?!肚迨妨袀鳌肪砥呤庞袀?。依據薛龍春《王鐸年譜長編》,苗氏與王鐸相識在1640年。約此際有書與苗氏討論書畫鑒別及園藝種植諸事,詳見《長編》第二冊。







2022西泠秋拍

戴明說[明]?行書?五言詩

綾本?鏡片

142×50cm

RMB: 180,000-280,000


作者簡介:戴明說[明],字道默,號牢犖,河北滄州人。明崇禎七年(1634)進士,順治十三年戶部尚書。工詩文,善書畫尤善畫墨竹,得吳鎮法,飛舞生動,秀逸飄舉,亦精山水。







2022西泠秋拍

米萬鐘(1570~1628)?行書?七言詩

綾本?立軸

193×52cm

RMB: 400,000-600,000


說明:林朗庵舊藏。

作者簡介:米萬鐘(1570~1628),字仲詔,號友石、湛園,文石居士、海淀漁長、研山山長,北京人。米芾后裔,萬歷二十三年進士。歴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工書畫,有祖風。書跡遍天下,與邢侗、董其昌、張瑞圖并稱“明末四大書家”。 


鑒藏者簡介:林朗庵(1897~1971),名熊光,號朗庵、磊齋,室名寶宋室,臺灣人。早歲留學日本,上世紀三十年代旅日經商。雅好文物,深于金石學,收藏頗豐。輯有《磊齋璽印選存》。







2022西泠秋拍

魏象樞(1617~1687)?行書?七言詩

綾本?立軸

175.5×47cm

RMB: 400,000-600,000


說明:丁念先舊藏。

上款人或為任昌祚。順治三年(1646)同進士。史上未記其字,但從名字來解析,“昌祚”即為富貴流傳之意,古人字為表名之意,“衍一”作為對“昌祚”的解釋再合適不過。

魏象樞是清朝前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在吏治上做出的貢獻為實現康熙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而得以進入“賢良祠”。同時期的天才畫家法若真與魏象樞相交最為莫逆,兩人詩詞酬唱幾十年,并一直受其庇護。在法若真的影響下,魏象樞并未投身滿朝學習趙董那種柔媚的審美大潮中去,其書法率意自然,古意連綿,頗合傅青主所謂“寧拙毋巧”的見地。


作者簡介:魏象樞(1617~1687),字環極,一作環溪,號庸齋,又號寒送,蔚州(今河北省蔚縣)人。崇禎十五年舉人,順治三年進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以清廉直諫名動一時,治學主張經世致用,屬理學派。工書法,尤長于行書。有《寒松堂集》十二卷。


鑒藏者簡介:丁念先(1906~1969),字守棠,齋號念圣樓,浙江上虞人。擅長書畫,尤精于隸。二十年代加入上海題襟館,后從丁輔之、高野侯等人另組“古歡今雨社”,歷任中國畫會總干事等職。其“念圣樓”之書畫文物與古籍碑帖庋藏量豐質精。1961年丁氏曾精選百件,在臺灣省立博物館舉辦“念圣樓書畫展”,并出版《念圣樓讀畫小紀》。







2022西泠秋拍

陳奕禧(1648~1709)?行書?詠戚繼光自書匾

綾本?立軸

157×47cm?

RMB: 180,000-280,000


說明:利瓦伊洛舊藏并題簽。


作者簡介:陳奕禧(1648~1709),字六謙,一字子文,號香泉、葑叟、玉山居士,室名卞璧樓,浙江海寧(今屬嘉興)人。陳元龍族兄。王士禎門生。歲貢生。官貴州石阡知府,康熙四十七年改江西南安知府。尤工書法、詩詞,以書法名天下。藏金石甚富。


鑒藏者簡介:利瓦伊洛[民國],室名藍塘書屋,廣東人。民國時著名收藏家,后移居香港,書畫收藏甚富。







2022西泠秋拍

張瑞圖(1570~1641)天啟年間草書卷?言志書

絹本?手卷

301×26cm 

RMB: 1,800,000-2,800,000


說明:余晉龢題簽。張允中鑒賞。內附長井秀三昭和十七年(1942)題跋一紙。

本卷創作時間當在天啟年間,這時是學界普遍公認的張瑞圖書風三階段中的第二階段,即天啟元年(1622)到崇禎元年(1628)之間。這是他書法個人風格達到成熟并逐漸強化,在創作上獲得巨大收獲的階段,也是他在仕途上最巔峰的時期。


天啟年間,張瑞圖升遷不斷,隨著政治地位的提高,其擅書之名也隨之鵲起。慕名求書者陡增,給他的書藝發展帶來便利條件。在頻繁的書寫活動中,通過反復揮毫實踐,從而很快穩定了自己的書風。呈上仰姿態的橫劃配合折筆,不僅在書寫時更加便利,而且線條的銳利感或幾何的強烈構筑性,使他的作品不容易流于因起筆動作不確實的橫劃搭配圓轉筆法造成的纖弱無力。張瑞圖在此時創作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后人對他書法的評價和分析,基本上都是依據這一時期的作品。



張瑞圖天啟五年(1625年)作《言志書》,首都博物館藏


張瑞圖天啟五年(1625年)作《偶然作》


本卷為張瑞圖錄蕭大圜《言志書》,使用典型的天啟年間筆法組合,與張瑞圖于天啟五年(1625)的作品面貌相似。例如現藏首都博物館的《行草言志書卷》等。


天啟五年,張瑞圖在晉江家中,他雖然步入了權利的核心,但朝堂上的斗爭卻令他時時想要歸隱。《言志書》是張瑞圖最喜歡書寫的文字之一,他在《果亭墨翰》卷一中提到此篇:“愛其幽靜瀟散,超絕塵綱。每書數過,不待越人望之,知其有膏肓之疾矣?!薄案嚯林病笔且粋€周旋于官場的文人對田園隱居生活的向往和不舍。言志書一篇的傳播也少不了張瑞圖的多次書寫。本卷翻折盤旋的特點非常突出,章法上字距的緊密與行距的疏闊行成明顯的對照。張瑞圖書法獨有的風格特征,在這里表現的淋漓盡致。



鑒藏者簡介:張允中(1881~1960),浙江紹興人,名致和,號補蘿庵主。民國年間北京著名收藏家,精擅文物鑒定和修復,與琉璃廠古董商人關系甚密,曾任北平市政府秘書長。


題簽者簡介:余晉龢(1887~?),字幻耕,浙江紹興人。1911年畢業于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解放前歷任北平市公安局局長、廈門市市長、北平市市長,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委兼建設總署督辦,全國經濟委員會常委等職。







2022西泠秋拍

何如寵(1569~1641)?為萬時華作?浮山八詠詩卷

綾本?手卷

畫心:237×28cm?題跋:61.5×27cm?

RMB: 400,000-600,000


說明:萬時華上款。大竹蔣塘舊藏并題跋。  

本幅為桐城先賢何如寵所書《浮山八詠詩》卷,家鄉安徽樅陽浮山八景可稱桐城文化地標,上款人萬時華亦為當時文學名家,桐城方以智之盟友,“豫章社”之首領。


萬時華為何如寵晚年在南京時的文學摯友。萬時華,字茂先,南昌人,在文壇上享有盛譽,負海內重名近四十年之久。崇禎十二年(1639),萬時華因江西左布政使朱之臣薦舉,去北京吏部領邑縣令。七月至南京,因患風寒為庸醫所誤,遂病倒。當時萬時華的復社盟友桐城方以智正流寓南京,二人往來甚密。何如寵致仕后,寓居南京,其時方以智、冒辟疆等復社諸公子經常出入其門下。通過方以智的引薦,二人以文會友,互為詩詞知音。


這是我們已知現存唯一的何如寵綾本書法長卷。何如寵作為明末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等,后入內閣輔政,博識多通,文才出眾,“風度端凝,為一時中秘之冠“, 深得世人仰慕,孫承澤評價他:“風度凝遠,見者稱神仙中人?!钡且驗閭魇雷髌窐O少,何如寵在書法方面的地位被嚴重低估。事實上,何如寵的行草書行筆快捷流暢,筆法出入宋元人,不受時風吳門諸家羈絆,深諳翰墨,其書作也反映了明末士大夫文人的書法趣向。



桐城文化地標 浮山八景之一紫霞關



浮山作為安徽樅陽的名山,成為了何如寵寄托鄉思的精神象征。本卷《浮山八詠》為他早年舊作,詩文清新雋永,流暢自然。與其書寫風格高度一致。他曾多次到浮山游覽,在寺院中住宿,并寫下贊美浮山的詩篇。何如寵晚年身在他鄉時寫有一組追憶浮山的詩章,“紫霞關外谷巖西,花樹蕓堂路不迷。倦鳥欲還無住著,繞林惟借一枝棲。”官場碌碌,唯有鄉愁安心,多想回到浮山的懷抱,可是人生一旦舉步,真正的風景大都留在了鄉關,凝成了縷縷鄉愁。


作者簡介:何如寵(1569~1641),字康侯,號芝岳,自號西疇老人,又號九龍主人,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省樅陽縣)人。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由庶吉士累遷國子監祭酒。天啟時,官禮部右侍郎,協理詹事府。五年正月,廷推左侍郎,魏廣微言如寵與左光斗同里友善,遂奪職閑住。明末一代名臣?!睹魇贰贩Q其“操行恬雅,與物無競,難進易退,世尤高之”。


跋者簡介:大竹蔣塘(1800~1858),名培,字達夫,號石舟山史,日本江戶時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妒w源流》作者卷菱湖弟子,與荻原秋嚴、中澤雪城、方生鼎齋號稱“菱門四天王”。


上款簡介:萬時華(1590~1639),字茂先,江西南昌人。秉賦穎異,經子史集無不歷覽成誦。江西布政使李長庚合十三郡文士結豫章社,推其為首領。江西提學使侯峒曾稱贊他為“真儒”。后江西布政使朱元臣將他的品行才學薦于朝廷,不久應征北上,行至江蘇揚州,因病去世,終生布衣。擅長詩詞和古文,著有《溉園初集》《溉園二集》《園居詩》《東湖集》《詩經偶箋》等。







2022西泠秋拍

盧象升(1600~1640)?草書?湄隱園小草卷

絹本?手卷

畫心:220×28.5cm?題跋:74×28.5cm

RMB: 300,000-500,000


詩文著錄 :1. 《忠肅集》卷一,劉摯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 《明大司馬盧公集》卷十二,盧象升著,清光緒元年(1875年)。

3. 《明末名臣盧象升研究》 P210-212,九州島出版社。


《忠肅集》卷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說明:馬成名題簽及題跋。

在明末救亡運動之中,盧象升是一位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明末地方著名的軍事實力派,歷任要職,與明末黨爭、農民起義、明清戰爭,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其生平事跡也有大量記載。先后屢次擊敗李自成、張獻忠,最后也是因軍功官至宣大總督。盧象升為官十六年,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幾年則專事于抗清,一度被委以重任,幾乎達到了古代文人心中“出將入相”這一最高人生目標。因此他本應對自己的武功十分得意,然而就其現存的軍旅詩來看,盧象升似乎并未覺得這些戰功是他的驕傲,而是一反前人對文人投筆從戎的激賞態度。


盧象升現存的軍旅詩絕大多數作于乘勝追擊敵人之時,但其詩歌中卻無強烈的自得喜悅之情,反而透露出濃濃的歸隱之意。他在自己三十六歲時寫下了《湄隱園記》,時值抗清最艱難、最危機之際,盧象升在這篇記中描繪了自己理想中的園林——湄隱園,這座紙上園林寄托了他的理想。本件《湄隱園小草》自然灑脫,馬成名先生跋曰“書于六龍陣仗軍中”即是提到了盧象升的這段際遇。寫于戰時,以借助湄隱園尋求內心的解脫,是盧象升對自然與人類的思考。盧象升的湄隱園被后世譽為四大紙上園林之一,一座從不存在的園子,也因此在紙上活了三百余年。


作者簡介:盧象升(1600~1640),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號九臺,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宜興)人。明末杰出將領。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后以侍郎視事。三十九歲戰死疆場,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謚“忠烈”。清朝追謚“忠肅”,有《盧忠肅公集》、《盧象升疏牘》。


跋者簡介:馬成名[當代],曾為上海朵云軒書畫文物收購處主任。著有《海外所見善本碑帖錄》。







2022西泠秋拍

黃道周(1585~1646)?自書詩冊

泥金紙本?冊頁(六頁)

32.5×26.5cm×6

RMB: 600,000-800,000


說明:孫顥元、孫輔元等鑒藏。

作者簡介: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又字螭若,號石齋,福建漳州人。天啟二年進 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南都亡,唐王任以武英殿大學士。謚忠烈。學貫古今,尤以文章風節高天下。詩文敏捷,書畫奇古,真、草、隸書皆有大成。為晚明書法大家。




鑒藏者簡介:1. 孫顥元[清],字華海,仁和(今杭州)人。諸生。精鑒別,富收藏。著有《異撰齋稿》。

2. 孫輔元[清],字俌之,號尋云,仁和(今杭州)人。仰曾子,附貢生。工書法,學董文敏,得其妍秀之致。富收藏。有《尋云公遺集》等。







2022西泠秋拍

吳應箕(1594~1645)?為其弟吳應夢作 雪夜賞月詩

紙本?立軸

1642年作

102×55cm

RMB: 280,000-400,000


著錄:1.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柒P3194,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2.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六P2691,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年。


說明:沈紀甫等舊藏。溥侗題簽。

溥侗曾為天津洋行家沈紀甫專門整理書畫,后大多捐贈天津博物館。


明復社重要領袖吳應箕小像


吳應箕是晚明復社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亦是抗清戰爭中慷慨捐軀的忠義之士。在晚明社會局勢動蕩、內憂外患之際,他好善嫉惡,敢于揭露奸黨的罪惡勾當,多次起兵抗清,一度收復皖南大部,最終因寡不敵眾被俘,不屈而死。吳應箕滿門忠義,其家人百余口和義軍皆在戰爭中壯烈捐軀,如其家書中所言“妻烈投崖,女幼棄路,相隨將士,甘心同死,慘天動地。忠義之事,何所不為。此于我心,一生無悔”!


吳應箕因其學識才干及慷慨捐軀的犧牲精神而被廣泛熟知,其書法作品傳世極為少見。本幅作于崇禎十五年(1642),時吳應箕四十九歲。1642年是吳應箕仕途中極為重要的轉折點,其九試南都,終中副榜。是年冬閏月,吳應箕已返鄉,夜遇大雪,與其弟吳應夢(發若)于家中賞月,回憶庭院中的梅花,遂作此詩。因逢國家存亡之亂世,故其詩中全無中榜之悅,心中滿是清冷與擔憂。

據《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可知,本幅似用茅龍筆書?!懊垺惫P行筆矯健,挺拔遒勁,有一種其他毛筆所難以表現的古拙與不拘一格,與吳應箕堅韌不屈的氣格不謀而合。


作者簡介:吳應箕(1594~1645),字風之,更字次尾,號樓山。貴池(今屬安徽)人。明末著名社會活動家、文學家、復社領袖和抗清英雄。曾參加復社,起草《留都防亂公揭》揭露討伐阮大鋮。清兵破南京后,在其家鄉堅持抗清,被執不屈死。所著《讀書止觀錄》,輯匯中國先秦以來讀書古訓和讀書掌故,既昭示了讀書之法,又可察為人之道。與張溥、張采、陳子龍、夏完淳并為復社領袖。清乾隆時追謚忠節。詩文之名頗著,有《樓山堂集》傳世。?


鑒藏者簡介:沈紀甫[民國],民國時期在天津開設洋行。沈家收藏書畫頗豐,大多為明清大家,其中尤以四王的山水畫居多。愛新覺羅·溥侗專門負責為其整理書畫,并為其所藏書畫題簽。


題簽者簡介:愛新覺羅·溥侗(1870~1952),清宗室,姓愛新覺羅,字西園,號紅豆館主、厚齋等。戲曲家,對京劇譚派藝術研究造詣極深,亦精書法、繪畫。







2022西泠秋拍

吳東發(1747~1803)?草書?七言詩

紙本?立軸

121×74cm

RMB: 150,000-250,000


出版:《篁里遺珍》卷下,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民國八年(1919)。

說明:沈光瑩舊藏。本拍品用紙為乾隆高麗紙。

沈光瑩為民國嘉興名士,西泠印社社員,張廷濟玄孫女婿。據《篁里遺珍》可知,沈光瑩熱衷于收藏張廷濟以及鄉賢書畫,本拍品即是沈氏收藏嘉興鄉賢重要書法之一。



作者簡介:吳東發(1747~1803),初名旦,字侃叔,一字耘廬,號蕓父,海鹽人。潛心于經學,通金石文字。受阮元之聘,參加編輯《經籍籑詁》。著有《群經字考》、《讀經筆記》、《書序鏡》、《尚書后案質疑》、《經韻》、《六書述》、《石鼓文讀》、《商周文拾遺》、《鐘鼎款識釋文》等。


鑒藏者簡介:沈光瑩[清末民國],沈光瑩為民國嘉興名士,西泠印社社員,張廷濟玄孫女婿。







2022西泠秋拍

張廷玉(1672~1755)?行書?五言詩

紙本?立軸

136×64cm

RMB: 400,000-600,000







2022西泠秋拍

陳鴻壽(1768~1822)?行書?八言聯

紙本?對聯

168×30.5cm×2

RMB: 180,000-280,000







2022西泠秋拍

吳熙載(1799~1870)?行書?七言聯

灑金紙本?對聯

119.5×24.5cm×2

RMB: 80,000-100,000


出版:《書法》第四期 篆刻專輯P64,上海書畫出版社,1983年。

說明:姚虞琴、陳茗屋鑒藏。


鑒藏者簡介:1. 姚虞琴(1867~1961),名景瀛,字虞琴,晚年以字行,又字漁吟,浙江余杭人,寄寓上海。擅書法、詩文、鑒賞。尤擅蘭竹,取法明人。為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協上海分會會員、上海文史館館員,以畫蘭名馳江南。

2. 陳茗屋(1944~ ),又名推之,亦作退之,浙江鎮海人。篆刻家,師從方去疾、錢君匋,現居日本。中國書協會員、西泠印社社員、全日本古典篆刻研究會會長。







2022西泠秋拍

秦大士(1715~1777)?四體自書詩冊

紙本?冊頁(共二十六頁)

1755年作

24×14cm×26

RMB: 400,000-600,000


出版:《書法叢刊》第四期P17-26,文物出版社,1993年10月?!?/span>

說明:秦大士為乾隆十七年(1752年)狀元。陸海天舊藏,啟功題跋并題簽。



秦大士書跡極為罕見,本冊為秦大士市場罕見行真隸篆四體兼備的書法作品,展現了秦大士全部的書法面貌。所書自作詩作于1753至1754年。秦大士與清中期帖學代表書家梁同書、翁方綱于1752年同科入詞垣。又得袁枚賞識。袁枚《隨園詩話》對其多有記載,如“余宰江寧時,所賞識諸生秦澗泉……俱登科第”。秦大士擅書畫,名聞遐邇。馮金伯《墨香居畫識》曰:“魯一(秦大士)制藝典重高華,為熊、劉嗣響。書法直逼歐柳,晚年兼喜繪事?!卑莱肌端囍垭p楫·國朝書品》品評清代名家書法,秦大士以行書入佳品,與董邦達、華嵒等同。


此四體書冊為秦大士于乾隆乙亥(1755年)初冬乘舟訪友途中所作。自謂:“蓬窗瑟縮,櫓搖顛掉,頗未盡能事”。然細觀此冊,烏絲欄內四體書法筆法圓熟挺秀,結構緊密嚴格,字里行間不激不厲。以其所書為自作詩,故書卷氣突顯。正如啟功跋語所說,一方面是創作態度的嚴肅,“絕無絲毫毀瓦畫墁之心”;一方面是學養的豐厚,具有“迥非后學所易企及之學養”。態度與學養往往是決定藝術文野精粗的關鍵因素。故啟功跋語評此冊為秦大士書法極精之品。


附中國書法雜志社張鐵英致陸海天信札中談及本冊請啟功題跋,相關出版、裝裱等細節,以及關于對陸海天邀請啟功訪深圳和藏畫發表計劃的詳細回復。

 

鑒藏者簡介:陸海天[當代],號“施萬逸”,香港著名鑒藏家,松園閣主人。中華海外聯誼會(第一至四屆)理事,佛山市海外聯誼會會長,中國收藏雜志社名譽理事長,香港友好協進會會員,香港青年聯會顧問等。出版《詩外簃藏張大千書畫》、《中國近代書畫精品集》、《近現代名家書畫集》、《松園閣藏古今書畫珍品》等。


跋者簡介:啟功(1912~2005),姓愛新覺羅,字符伯,室名簡靖堂、堅凈居。精于博物文史鑒識,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中國書協主席、中央文史館館長、西泠印社社長。一生教書育人,究心學術,著述甚富。


題簽者簡介:薛夫彬(1944 ~ ),字扶賓,別署無屬齋主,北京人。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暨權益保障委員會副主任、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評審委員,《北京書法》報主編等。








2022西泠秋拍

高鳳翰(1683~1749) 自題竹西亭印輯冊

紙本 線裝冊(二冊)

線裝冊尺寸 :26.5×18cm×2

RMB: 1,500,000-2,000,000


著錄:1.《榆巢雜識》卷下二十二,趙慎畛著,清光緒間鉛印本。

2.《筆記小說大觀》第三十二、三十三冊P357,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3.《清代史料筆記叢刊——榆巢雜識》下卷 P181,中華書局,2001年。

4.《印林詩話》P99,巴蜀書社,2004 年。

5.《清代筆記、日記中的書法史料整理與研究》下P447-448,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2年。


說明:陳灃、查禮、吳榮光、何瑗玉、陳桐君等舊藏。


本拍品為高鳳翰自鈐印蛻二冊。冊中包含竹西亭印輯小引,漢銅印贊,之后為秦漢銅印部第一,舊銅印及自制銅印部第二,古晶玉印第三(自制印附),犀象竹木襍印部第四,石刻舊印部第五(自制印附)等。最后有自述該古印蛻冊成書原因。





冊中所收之印,其治印者不僅有高鳳翰本人,亦有匡松岑、方藏山、李梓園、張白亭、程穆倩等人。在其《小引》中也提到自己收藏印鑒四十年,未曾出示給外人看,在去歙縣做縣丞之時,挑擔的擔夫二十人挑的都是自己收藏的古印章。在雍正乙卯(1735年)冬,朱岷來訪之時,《竹西亭印輯》編成。在任上時被人誣告、誤解仍然不能讓其停止對于古印的喜愛。


鑒藏者簡介:1.陳灃(1810~1882),字蘭甫,號東塾,廣東番禺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任河源縣學訓導,到官雨月以病告歸,任學海堂長數十年。至老為菊坡精舍山長,光緒七年(1881)賞五品卿銜。少好為詩,及長棄去。凡天文、地理、樂律、駢文、填詞無不研究。篆書茂密雄強,行書宗歐陽詢參以蘇軾,善畫山水、花卉。

2.查禮(1716~1783),原名為禮,又名學禮,字恂叔,號儉堂,一號榕巢,又號鐵橋,順天宛平人。少劬學。乾隆元年,應博學鴻詞科,報罷。入貲授戶部主事,揀發廣西,補慶遠同知。舉卓異,上命督撫舉堪任知府者。巡撫定長、李錫秦先后以禮薦。十八年,擢太平知府,母憂去。服闋,補四川寧遠。書法學黃庭堅,善畫梅,好收藏法書名畫。有《銅鼓書堂遺稿》三十二卷、集古印譜《銅鼓書堂藏印》(翁方綱、王文治作序)四卷傳世。

3.吳榮光(1773~1843),字殿垣,一字伯榮,號荷屋,晚號石云山人,室名筠清館等,廣東南海(今廣州)人。嘉慶四年進士。精金石之學,工書能畫。

4.何瑗玉(約1815~1889年),字叔子,號蘧庵,別號蓮身居士,室名有元四家畫樓,廣東高要人。諸生。以薦官翰林院待詔。家富收藏古籍、金石、碑帖、書畫。精鑒別。能書,工畫。寫墨梅,秀逸天成。畫花卉,學惲南田,明艷有致。兼善摹印,拓金石。著有《書畫所見錄》。

5.匡松岑(1707 ~?),名繼武,字紹夫,號松岑,高鳳翰妹夫,山東膠州人。清代畫家,工山水。鳳翰極稱賞之。

6.方藏山[清],清初畫家,安徽桐城人。高鳳翰《硯史》云:“此硯為故上元方少尹藏山珍品,余在金陵識藏山,未逾月而歿于官,瀕死囑貽余以志永訣,至今摩挲,猶為車過腹痛也”。

7.李世佐[清],字梓園,又字子元,工山水。雍正十年(1732)嘗為膠西高鳳翰寫《龍潭介壽圖》并題詩。

8.程邃(1605~1691),字穆倩,一字朽民,號垢區,又號垢道人、青溪、野全道者,安徽歙縣人。諸生。山水宗巨然,用純渴筆焦墨,沈郁蒼古,迥不猶人。詩文、書法,絕不蹈襲。尤工分書。長于金石考證,刻印精研漢法,而能自見筆意。

9.朱岷[清],字侖仲,一字導江,號客亭,江蘇武進人。善畫山水,得米家法,亦善指頭畫。







2022西泠秋拍

何紹基(1799~1873)、何紹祺[清]、何紹業(1799~1839)、何紹京(1799后~?)等?罕見何氏四兄弟合書卷

紙本?手卷

47.5×15.5cm?48×18.5cm

RMB: 180,000-280,000


說明:康愷上款。

本拍品為何氏兄弟四人合書小楷手卷,同時集結了何紹基、何紹祺、何紹業、何紹京“何氏四杰”的墨跡,因何紹業四十歲就離世,可稱是已知市場中唯一同時保有四人墨跡的單幅作品。道縣何氏一門四代皆精通書藝,四兄之父何凌漢為一代擅書者,何紹基與其弟紹業、紹祺、紹京都以書法名世,時人譽為“何氏四杰”。再經何慶涵,直到何維樸,歷經四代,綿延百余年,皆飲書譽,這在歷史上實為罕見。


根據卷中何紹基款識內容,可推測此件作品的完成時間應該在道光十七年(1837)左右。松江肖像畫家康愷至何紹基家中雅聚,囑托何氏兄弟所作。而后翌年,康愷又請書名頗勝的程恭壽再添真書,時任軍機章京的宗稷辰也在兩年后加筆。然而,由于為摯友間的文字交情,因此未定有共同主題,而是隨心所賦,意到筆到,因此文章多有差異,有考究,有賦詩,亦有畫論等,題材多樣有趣。


何紹基善寫大字,小楷書法作品極少見于世,本卷楷書小類蠅頭而鋒芒挺健,與其同年所作《冊封琉璃賦》(湖南省博物館藏)有共通之處。蝯叟書寫大字,懸腕提頓,大氣盤旋,臨古尚意不尚跡,其小真書較大真書勝數倍,以古拙篆隸筆寫小楷,楷中蘊篆分意趣,韻味十足。在結體上以橫勢為主,有一股古樸、厚重、圓渾的風格。


上款簡介:康愷[清],字飲和,號寧齋,一號起山,上海人。清代書畫家。肖像畫家康綬長子。乾隆壬子(1792年)舉人。工詩善書,善寫真,仕女能以白描取肖,山水縱橫態肆,獨成一家,論者謂兼有董其昌、李流芳勝趣?!赌纸裨挕贩Q“起山書學歐、虞,下筆健逸”“為人風骨崚嶒,不諧世俗,嗜酒善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内永久福利在线视频图片|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97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麻豆|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十六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日本大片免费高清大片|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 日本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欧美内射深插日本少妇| 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 亚洲中文综合网五月俺也去| 野花视频官网| 老师扒下内裤让我爽了一夜|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东京热| 熟妇好大好深好满好爽|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港明星裸体xxxx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爽av| 业余 自由 性别 成熟偷窥|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国产拍揄自揄免费观看|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电影院 | 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