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4745
估價RMB: 270,000-320,000
成交價RMB: 310,500(含傭金)
說明:光緒年造丙午戶部中心“寧”當制錢二十文銅圓,存世僅見三枚,臺灣著名銅元收藏家藏一枚,上海博物館藏一枚,為錢幣大師李偉先捐贈,以及海外藏家收藏一枚,本品征集自海外。本品是清末“江南省”鑄幣。“江南省”,系清初的舊名,治所設于江寧府(今南京)。清順治初年,設“江南、江西總督”官職,統領江南、江西兩省軍政要務。后又簡稱“兩江總督”。康熙六年(1667年),清中央裁撤江南省建制,將其屬地分為江蘇、安徽兩省,所分出的兩省各設巡撫一職,署理政務,但行政隸屬上仍歸兩江總督統領。兩江總督一職,自清初一直延設至清末,其官署也始終設置于江寧府。自江南省建制被裁后,兩江總督也相應變為統理江西、安徽、江蘇三地的軍政要務。清代末年,全國各地紛紛興建機器鑄幣的造幣廠。史料記載,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劉坤一在江蘇省城(今南京)的回龍街籌建造幣廠,引進英國伯明翰造幣廠的機器設備,于次年十一月竣工。分東西兩兩個廠區,東廠鑄銀元,西廠造制錢。因慮及幣廠冠名不與治下的各省沖突,故借用在康熙時已經撤銷的“江南省”舊名,取名為“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其所出的鑄幣,則冠之以“江南省”之舊地名。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兩江總督的奏準下,于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西廠開鑄銅元。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東廠除小部分時間鑄造銀元外,多數時間也與西廠一樣,大量生產銅元。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總督府轄下,再建一廠,謂之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中廠,增鑄銅元。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又建一廠,定廠名為“江寧戶部造幣廠”,又名為“新廠”,原來的東、西、中三個江寧廠統稱“舊廠”。丙午“寧”大清銅幣二十文是“江寧戶部造幣廠”的“新廠”出品。光緒末年,由于鑄造銅元獲利豐厚,各地不斷擴增產能,大量鑄發。曾經是濟世抒困的銅元,不足五年,便成為為患市場的禍端,泛濫成災。各省為維護本省利益,往往禁止它省銅元流通,致使一國之幣不能通行一國之內。且各省銅元,成色參差,形制各異,幣制紊亂。為此,清政府對幣制采取了一系列整頓措施:對地方造幣廠進行裁撤歸并和限制鑄額,對銅元的成色、樣式作出統一規定,令天津戶部造幣總廠鑄造名為“大清銅幣”的新式銅元,并由戶部將新幣祖模頒發各省,仿效鑄造,舊有樣式銅元一律停止鑄造。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年,作為幣制整頓產物的“江寧戶部造幣廠”,按照規制,開始鑄造幣名“大清銅幣”的成系列新式銅元,其面值分為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四等。其中,除十文幣大量發行外,其余各等面值,均未量產,傳世極稀。光緒年造丙午戶部中心“寧”當制錢二十文銅圓,至今所現三枚的傳世總量,屬極稀品之列,具有作為中國銅元綱要級大珍品的顯赫地位。
QING DYNASTY A SAMPLE COIN
直徑:33.3mm
數量:1
RMB: 270,000-320,000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