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偈頌曰:“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清會稽趙之謙曾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以其渾厚雄健之北魏書體作橫幅《一切音聲海》,款跋:“同治乙丑十一月,自都下歸,始為葛民先生補書此額。”時年趙之謙三十七歲,此橫幅書法意義之外,昭示趙氏與曹葛民交往及共同佛教信仰之雪泥鴻爪。
趙之謙(1829~1884) 楷書 一切音聲海
設色紙本 橫披 1865年作 32.5×138.5cm
說明:曹籀上款,周銘謙舊藏。
趙之謙(1829年-1884年), 浙江會稽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室號二金蝶堂、苦兼室、悔讀齋、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等。
曹籀,生于嘉慶五年(1800年),字葛民、竹書,號柳橋,錢唐諸生,平生致力于經學與小學,與魏源、龔自珍交善,自言為龔氏畏友,道咸間與戴熙等結紅亭詩社,互有唱酬。著《谷梁春秋釋例》、《尚書古文正義》、《三家詩傳詁》等。
趙氏一生學富五車,以天賦勤耕事藝,金石書畫冠絕于時,書法擅篆隸尤以北魏體名聞宇內,古樸雄強、渾厚蒼勁、豪邁率真,南北朝法書精髓盡為之承,吳昌碩曾評其書法有“書法奇、文氣超,近時學者不敢望肩背[注1]”。又“悲庵工橅魏碑,于規矩謹嚴之中,極神明變化之妙等[注2]。”趙氏印崇秦漢而汲皖浙兩派之長,創立嶄新面目,后世黃士陵、胡匊鄰、齊白石等皆受其法乳滋養遂然大家。繪畫于山水、花卉、人物兼擅,以花卉成就最高,影響深遠,學者奉為海上畫派鼻祖。
趙氏與曹籀訂交于咸豐七年前[注3],是年29歲,趙、曹年齡亦差29歲,可謂忘年之交也。趙氏此前已有“念佛之約”[注4],其在同治元年為容吾作《行書詩》注云:“往與老友曹葛民及邵陽魏先生有念佛之約,今魏先生化去,而葛民又陷賊中,存亡莫問,子然此身,無補世用,行當削發入山與木石居耳。”自趙妻范氏歿并社會動蕩,趙氏禮佛愈勤,心以寄佛,恰曹葛民事佛亦深,因而趙氏為葛民作金石書畫多佛教內容,情誠誼摯,意凈心往,故而此類作品于趙氏傳世之作中精湛獨特,極具價值,尋常之作難以相論。
趙氏時客杭城,多居住曹家,語辭相宜似無右者,趙氏著《國朝漢學師承續記.龔鞏祚》[注5]中載曰:“葛民為人強直,無依違,不信宋儒理書,深疾當世空談廢務之士,故屢受侮,鄉人詈者尤眾。然余所識杭人學者,葛民以外,鮮可語焉。”考傳世趙氏為葛民之作,此同治四年十一月北魏書橫幅《一切音聲海》應是最早佛教內容作品,同月為葛民作《燈鼠圖》,跋曰:“草閣夜寒清夢淺,瓶華拂幾鼠窺燈。同治乙丑十一月,趙之謙為葛民先生畫詩意第二圖。”由跋知尚繪第一圖。
同治六年七月,趙氏再客杭城,為葛民刻朱白文兩面印,白文“西京十四博士今文家”、朱文“各見十種一切寶香眾妙華樓閣云”,因石崩裂,趙氏就勢刻就石屋圖,款曰:“葛民丈命刻是印,石有剝落,遂改成石屋著書圖,寄意而已,不求工也。同治丁卯七月,趙之謙記。”“各見十種一切寶香眾妙華樓閣云”為佛教華嚴經句,約是年左右,趙之謙再為葛民以北魏書橫幅此句,“定光佛再世墜落婆媻世界凡夫”朱文巨印 ,葛民考證墮與隊兩字可通假,復趙氏以其嫻熟婀娜印風為之,款曰:“《說文》無墮,墮乃隓之篆文,墮訓敗城阜,義亦不近。按隊下云:從高隊也,墮、隊聲近,因藉之。曹丈葛民貽我此判,忻然刻之。撝叔。”同治八年秋,葛民七十歲,訓詁之余遂發畫興,趙氏即為之繪《梅石畫法》十二幀,跋曰:“葛民先生悟篆法通于畫梅,偶寫一枝,遂發畫興。屬之謙信手涂十二紙,以為吮毫潑墨之助。同治已巳八月,先生時年七十矣,老而好學且不廢藝事,其勤如此,記之。”九月,葛民七十小像繪就,其坐于山石之上,慈祥長者,油燈古籍,山石樹草,空靈靜秘,真禪意濃郁之處。趙氏補景并記曰:“葛民先生七十小像,屬趙之謙補圖既成,為說偈曰:“是石不可屋,是屋非石作,即石即是屋,小石屋亦大。無名名之屋,有石石立破。佛言安心竟,任行止坐臥。得不墜文字,萬萬古一唾。不論燈是火,常寂光法座。無盡無無盡,盡從無盡過。此中真實意,解者有一個。”葛民早年曾以畫像乞龔自珍詩,龔氏詩贊:“眼前石屋著書象,三世十方齊現身。各搦著書一枝筆,各有洞天石屋春。”約數年后,趙氏再為葛民作《龍門山卜營壽藏圖》卷,考傳世趙氏繪畫,僅為葛民作二幅山水畫,卷首以隸書“龍門山卜營壽藏圖”,款曰:“既登廣果天,胡入龍門山。野化葬鳥鳶,壽藏一例刪。卜營胡為者,委蛻乃大還。畫圖亦多事,宜擲摧燒間。請公下轉語,持此叩禪關。廣果天侍者法座。娑婆世界凡夫作。”此外,趙氏曾為葛民繪《潑墨云霧圖》,現藏于西泠印社,另有篆書匾額《山雷軒》等。直至光緒初年,趙氏最后記載:“丈時已老病,未寄也。又五年,丈竟以文字獲罪,尋卒。[注6]”
趙氏與葛民之交意氣相適之外,佛緣之脈始終隱含其中,“悲庵居士、清信士曹,華嚴經偈,音聲俱海。” 華嚴經為大乘佛教修學最重經典之一,被大乘諸宗奉為“經中之王”,據稱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后,于禪定中為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等上乘菩薩解釋無盡法界時所宣講,為佛教最完整世界觀之表白。
“諸佛常現前,一切音聲海。”清西泠八家之趙次閑亦刻白文印“一切音聲海,”是以此偈語當為昔時文士禮佛最敬之語之一,更是趙、曹倆位忘年之交敬佛、緣佛之切貼寫照也。
[注1]《趙之謙尺牘》吳昌碩跋
[注2]《悲庵剩墨》第一集,吳隱《序》
[注3]《趙之謙研究》下冊p440,張小莊著
[注4]《趙之謙研究》上冊p346,張小莊著
[注5]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手抄本
[注6]《趙之謙研究》下冊p672,張小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