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這一行業,或可追溯至上古。上古之民,取美石為器,以祀先祖,以禮上蒼。此時之玉,多為禮器,或為琮為璧,或為圭為璋,率多古拙混茫之氣,不以機巧為能。三代而下,禮玉之風漸趨式微,君子士夫以玉表其美德,遂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語。此時之玉,多為佩飾。明清以降,玉器漸成把玩觀賞之物,工藝日熟,技藝隨之大進。明代有陸子岡,以一區區工匠之身,名動朝野。子岡治玉,起凸陽紋、鏤空透雕、陰線刻劃、平面減地無不各盡其妙,后人每有以玉雕祖師目之者。又創為玉牌一式,融詩書畫于一爐,納六合于方寸,后人遂有子岡牌之稱。
就玉牌創作而言,當今能治玉牌者雖眾,若推一二大家,則非劉君忠榮與易君少勇。忠榮君有“當代陸子岡”之譽,少勇君稱“玉雕書法第一刀”,二君之合,如珠如璧,舍此之外,更有何人?
我于此二君僅有數面之緣,忠榮君如高僧,而少勇君如高士,一者沈靜博大,納萬物于胸,一者儒雅謙和,如上古君子。而對二君印象,亦多自作品中來。
作為海派玉雕的領軍人物,如果說忠榮君是最有傳統精神的玉雕大師,恐怕很多人會有異議。畢竟忠榮大師創新力之巨大,是使得眾多新生代玉人皆有望塵莫及之嘆的。即便是純以畫意而言,忠榮君所制,也每每令人有如此巧思何處得來之感慨。而其本人也有“己所作者,皆由心發,絲毫不假外物”之語。如此,而加以“最傳統”三字評語,此論,何處得來?
一提及傳統二字,仿佛便與守舊,與頑固不化畫了等號,這是對傳統的誤解。
傳者,傳承也。統者,統緒也。文也罷藝也罷,一物所出,必有傳承,所謂有其果必有其所因。若水若木,水之為水,無論江河池沼,抑或杯內盞中,皆有其源。木之為木,無論榆柳桑槐,甚至為桌為幾,必有其本。其若無源本者,非真無也,不見而已。水木與文藝雖非一物,其理未嘗不同。
傳承既久,必有脈絡可循。其傳承流變之跡,即成傳統。傳統之根本,正在于變,因時而變,因世而變。淵源有自此之謂統,學而能變方可稱傳。故,水雖一源,而能萬用。木雖一本,而成百器。
劉恩榮、易少勇 誓愿宏深
材質:新疆和田籽料
尺寸:60×40×8 mm 60×40×10 mm
重量:46.1 g 55.1 g
忠榮君幼入上海玉石雕刻廠工業中學,弱冠之年入上海玉石雕刻廠。卅載潛心治玉,于玉之性質工藝皆悉如己掌。今世科技日進,我輩雖無昆吾之刀,治玉亦不復全賴水凳玉坨之力。工具技藝材質既不為桎梏,所制之器自然一一隨心。況此君除玉雕一科之外,于竹刻木雕至于書畫皆有所涉獵,心血所注,自有所得。至此,雖欲守舊亦不可得矣。
玉牌一式,多以畫意移入。其尺寸既小,玉材又不若紙墨,有五彩之能,故其遠近空間之經營,形體物象之塑造,多賴線面之繁簡組織。故制作者多有未能盡善之嘆。忠榮君以大魄力,將陰陽線刻、浮雕薄意融而為一,陰陽互現,剛柔相濟,以至簡之刀法,化成物象。蓋為文藝者,不難于繁而難于用簡。非以境簡,而以形簡,能以至簡之工成至繁之境界,非大智慧而不可得。如先賢論元人畫有“一筆兩筆,無一筆不繁”語,所謂“一車兵器,不若寸鐵殺人”者,正是此理。自此,忠榮君為玉牌創作開一生面。學而能化,化而能精,學則淵源有自,化則渾融無跡,“當代陸子岡”之稱,可謂盛名之下無虛士矣。
少勇君之作與忠榮君又大異其趣。若論簡,少勇君之作可謂簡之極矣,然其成就處不在其簡而在其文。
少勇君號天蜀,人皆目為玉界奇才,以玉牌名世,以陰刻絕技名冠一時,其作溫文大度,精雅傳神,因其款落天蜀,遂有“天蜀牌”之稱。
玉牌,小物也。非精工無以顯其藝。然凡事有度,所謂過猶不及是也。廠肆間所見之物,每有以工巧論價者,精雕細鏤,繁文縟飾,倍工倍俗,蓋不知精為何物。精者,《說文》曰:擇也。柬選之意。須知取舍,明優劣,非以細密為能事者所能知之。天蜀之作,初視若平平無華,然其精神內藴,逾品逾奇。其微妙處之功夫,精雅絕倫,如東家之子,令人大有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之嘆。
天蜀以陰刻之書法最為人津津樂道,其刻確實大有不凡之處。凡刻字者,必先工于書,未有不善書而善刻者。書者,小可以雕蟲之技論之,大則可上合于道,其點畫之陰陽向背,起訖轉折,勢之奇正,態之妍媸,皆非妄作,差之毫厘,則失之千里。況玉之一物,性極堅韌,尋常刀具絕不可入,全賴研磨之力。玉上作書,大者不過如豆,小則真有細如毫發者,于極堅韌之物上作極微小之書,且一刀之下,絕無可改,更須于微小處見其筆鋒提按轉側之妙,縱思之亦可使良工卻步。然觀天蜀之作,每于不可思議處得書之妙趣,無論真草隸篆,皆與筆鋒直書無異,甚或過之,每每令人發奪天工之嘆。
天蜀牌之形制亦有獨到之處。其作少方而多圓,以其圓也,則飽滿而含蓄。其作牌頭多參以古玉紋飾,以牌頭之古雅配以牌身之溫婉,爽爽然自有風神。其牌面紋飾亦多作蘭石松菊之屬,題材既已雅致,工藝亦復不俗。且時將畫意與所題詩句融而為一,復配以陽文印作,與其書可稱四絕矣。一作既成,通身文雅之氣,“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少勇君之才,非但玉雕書法,直可稱“文人玉牌第一人”。此二君之合,恐天下無出其右者矣。
二人此作,乃以地藏菩薩為題。地藏菩薩,乃“娑婆三圣”之一,以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故名地藏。地藏菩薩,世稱之“大愿”,因其于釋迦入滅后至彌勒出現之間,自誓現身六道,普救眾生,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誓愿,故有此稱。此對牌,忠榮君一枚面做地藏菩薩造像,持錫杖,座諦聽,背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八字陽文楷書。像則端正莊嚴,書則樸茂平和。少勇君一枚兩面共作陰刻楷書地藏菩薩像贊達百余字。此二枚玉牌之合,猶若天作,大可奇也。莫非此二君亦有宏深大愿不為我輩所知,故有天意如此?此二君經心之作,世本無多,況有如此之大機緣,恐世上不復再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