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曉紅) 恰逢公司成立10周年,因此今年秋拍也就成為西泠印社拍賣公司的10周年慶典拍賣會。西泠推出38個專場、共5000多件拍品,結果取得成交率83.33%、總成交額18.33億元的佳績,各項指標不僅在南方拍賣公司當中首屈一指,也直追北方各大拍賣公司。更重要的是,這份成績單中少有成交價3000萬元以上的超級拍品,而是呈現拍品特色鮮明、整體品質高、含金量大的特點,其在藝術市場連續3年的調整行情中的穩定表現和超常發揮令業界贊譽。
多元化格局挑戰北強南弱
“通過這次拍賣能夠平衡南北之間的差異,這是我最希望的。”西泠拍賣總經理陸鏡清對記者強調,“我一直希望南方有幾個好的拍賣公司跟北方能夠持平發展,不是一個區的壟斷而是南北之間的平衡,這樣有利于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他表示,這次西泠秋拍買家的參與度、現場的氛圍都不輸于北方拍場。他還特別提到了成交率:“這是看待一個市場的買家參與度的最好注解,也是拍賣公司是否被市場認可的一個關鍵指標。我認為藝術品市場真正成熟是看它的廣度,不應局限于幾個人或幾個門類,應該有更廣泛的門類,只有具有廣度的價格向上攀升才是比較成熟的市場。”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信念,以書畫起家的西泠拍賣,在其短短的10年歷程中堅持拍賣業務多元化的方向,從書畫到雜項,不斷細分市場,又以文人傳統為主線,不斷推出一個個全國首拍的新門類、新專場,很快發展到書畫、瓷雜、油雕三大板塊具備,古籍、錢幣業務突出,信札手稿獨辟蹊徑的多元化局面。在這次秋拍中,書畫部分,5個100%成交的專場中包括了“明清泥金扇片”與“靜風堂藏紅色題材書畫”專場,其中陳洪綬行書詩鈔“我還楓水,春山華朝”扇片以644萬元成交;沈周晚年《溪山深秀圖》380萬元起拍,以1265萬元成交;西泠印社社員作品專場推出的吳昌碩1918年作四季花卉650萬元起拍,1840萬元成交。
瓷雜部分,中國首屆青銅禮器、中國歷代古琴、文房清玩·晚清六大家篆刻等3個專場成交率達百分百,其中,宋·繆闐藏“乾坤橐蘥”款仲尼式琴380萬元起拍,920萬元成交;篆刻印石作為西泠印社的特色專場,如今已經發展為文房清玩系列的田黃石、晚清六大家篆刻與近現代名家篆刻3個專場,三場合計總成交額1.02億元,其中“清早期·田黃石七寶羅漢像”500萬元起拍,931.5萬元成交。
油雕部分,劉海粟1962年作《上海廟會》以1322.5萬元創造其個人的拍賣紀錄;作為西泠首創并持續推出的“名家漫畫”專場中,劉旦宅《黃河卷》380萬元起拍,以943萬元成交。
另據西泠公布的數據,這次拍賣共辦理競買號牌1400余塊,新買家500多位,在今秋藝術品市場整體調整的環境中,西泠拍賣的現場氛圍和成交表現堪稱“人氣滿堂”。
以學術為先導細分市場
通過細分市場拓展業務,正是近10年來中國幾家大拍賣公司在開發市場中行之有效的共同選擇。市場繁榮期里,許多中小拍賣公司也跟風而上,但往往曇花一現。而西泠拍賣能夠在這條路上結果累累碩果,則與其堅持學術先導有密切關系。
如西泠拍賣在國內率先將名人信札手稿拍賣業務細分為專場,這次慶典拍會更首次將外國名人手跡作為專場呈現,引發買家濃厚興趣。西泠中外名人手跡部負責人陸豐川表示,西泠想引導藏家從更高的角度做收藏,比如說有藏家收藏了蔣中正的手跡,西泠希望藏家也收藏羅斯福、丘吉爾的手跡。外國名人手跡和近現代名人手跡與馬恩列斯毛——共產主義先驅手跡兩個專場,合計成交總額達6979萬元,堪稱國內拍場同類業務之最。其中從未露面的徐志摩《結婚日記》以高于估價一倍241.5萬元成交;馬克思晚年的重要親筆信,以419.75萬元高價成交,創西方信札手稿在中國的拍賣紀錄。
內地拍賣公司通常將名人手跡列入古籍善本板塊中。西泠這樣做盡管會讓古籍善本這個板塊變小,但也讓其更純粹,因專精而更強大。如這次秋拍中率先舉槌的古籍善本專場,一件北宋刻《妙法蓮華經入注七卷》浙刊單刻經,與一部現存最早的宋拓連環畫帖《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參問變相經》受到買家追捧,成交額總計1564萬元。西泠拍賣此前曾為其舉辦了“天水遺珍——古籍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對這件多次出版及展覽的拍品進行過專項討論,認定其具備極高的學術價值。陸鏡清認為這是西泠遵循的學術引導拍賣路線的范例。
銳意創新 頻頻推出全國第一
在不斷細分市場的同時,西泠也體現了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如這次他們在全國率先推出的青銅器專場,是他們第12個“中國首屆”創新專場。青銅器作為遠古文化遺存,涉及夏商周三代約1500年,作為祭祀用品,在早期的夏商兩代與巫術有關,到了西周禮制文化興起,青銅器變身為禮制的象征。這次西泠推出的16件青銅器,大多為商周之交的作品,因此將這16件青銅器獨立設置一個青銅禮器專場,吸引了眾多海內外藏家專程趕到現場。結果不但百分百成交,專場總成交額也遠超估價,近4000萬元。其中,盧芹齋(C. T. Loo)舊藏,菲利普斯(Dr. A. F. Philips)遞藏的一件商晚期·青銅獸面紋斝,400萬元起拍,以954.5萬元的高價為場內買家競得;一件西周晚期·妊小簋同為盧芹齋(C. T. Loo)舊藏,賽克勒(Authur M. Sackler)遞藏,200萬元起拍,506萬元成交;一件西周厲王·噩侯馭方鼎,清代金石學家陳介祺舊藏,敬修堂遞藏,280萬元起拍,最終以839.5萬元成交。
“國外的青銅器拍賣我經常去參加,發現青銅器不像書畫參與的人很多,受眾面很窄。能夠有這樣表現,表明中國藝術品市場也在趨于成熟;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原因,是今天所拍的東西很多是‘生貨’,市場上沒有露過面的。”陸鏡清在拍后表示,成交能達到100%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會拍出這樣高的價格,現場會有如此激烈的競價,參與的人數有如此之多,卻是出乎意外的。他強調:“這次首拍不僅開了國內青銅器專拍的先河,還會拉開青銅器的價格,因為中國在近20年歷史上青銅器拍賣一直是封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