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西泠十周年慶典秋拍圓滿收官,38個專場總成交額高達18.33億元創新高,總成交率83.33%繼續領銜全國。在市場調整期,能以如此良好的成績引爆今秋拍場,可以說進一步推進了南北藝術品市場的平衡,也表明南北市場立足于各自的文化傳統,確立了各自的發展方向和地位。
作為歷屆以來專場最多、規格最高的一次大拍,此次西泠秋拍一如既往地以藝術史及藝術品的內在價值為脈絡,在門類推出和現場服務等各方面體現出“誠信、創新、堅持”的宗旨。從三日的拍賣表現來看,“真、精、新”的專場及拍品尤為受到市場關注,存世孤品、名家遞藏及首度面市珍品陸續亮相,五大專場上演“白手套”(百分百成交),多個專場成交額創歷史新高,一項又一項拍場紀錄在舉牌落錘間產生。經過近8個月的精心準備,西泠對拍品征集的嚴格把關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也表明市場更趨成熟。據不完全統計,本場拍賣共辦理競買號牌1400余塊,新買家500多位,西泠拍賣的現場氛圍和成交表現可以用“人氣滿堂”來形容。這既是對西泠拍賣十年磨礪與精耕的一場總結,也是開啟新篇章的起點。
品質保證背后是百年印社的學養
本屆慶典秋拍重新抒寫了西泠拍賣的歷史,創造了多項西泠之最:規模最大,成交額最高,專場最多,藝術門類最廣……從十年前單一的書畫門類到本屆慶典秋拍的二十余個藝術門類,從2007年春拍推出第一個中國首屆創新專場:歷代名硯專場,到本屆秋拍推出的第十二個中國首屆專場:青銅禮器專場,從最初的14位員工到現在的近百人團隊,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西泠拍賣終于不負眾望,在十周年的時刻為世人呈現了一場融合、創新、跨界的藝術盛宴。
西泠拍賣與西泠印社事業和西泠印社其他產業板塊優勢互補,協同并進。本次十周年慶典秋拍的預展和拍賣都攀升到一個空前的規模,對場地、設施和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整個拍賣團隊的協同運轉是一個較大的考驗。在充分發揮拍賣公司專業力量的基礎上,有效整合西泠印社集團公司、藝術公司等的人員力量,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逐步打造出一支專業性更強、團結協作的拍賣隊伍。
藝術品市場南北分布不平衡的狀態一直存在,北方一直主導藝術品市場的話語權,南方的聲音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拍賣是藝術品市場的主線,主導了高端藝術品市場的方向和走勢,對于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泠拍賣2005年首場拍賣基本確定杭州與北京、上海的藝術品市場三足鼎立的局面,這十年,西泠拍賣穩步發展,精耕細作,著眼于藝術的廣度與深度,努力承擔起傳播文化與藝術的社會責任,帶動了杭州周邊文化產業(酒店業、印刷業、旅游業、房地產業)的發展,但這種推動和影響不只是對杭州的,可能會是浙江的,本次十周年慶典秋拍更加鞏固西泠拍賣在整個南方藝術品市場的地位,實現了與北方藝術品市場的交相輝映,在中國拍賣史上或將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以商養學打造國際化平臺
秋拍首日,中國首個青銅禮器專場在眾人期待中正式登場,一時間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作為2014內地秋拍具有中國首創意義的創新專場,首件拍品就破百萬成交,之后競價的火爆超出所有人預計。16件拍品,近4000萬成交價,100%成交率開啟了中國首個青銅禮器專場的先河。在市場的調整期成功發掘了一個突破性的板塊,或許將成為整個青銅器市場變革的標志。
長期以來,青銅器幾乎只在國際拍場頻頻出現。青銅器存世量有限,精品更是稀少,而受到國家文物政策的嚴格規定,上拍器物必須是1949年前出土并有明確著錄的才予以準許,因而市場流通量少。對于國內的大多數藏者而言,與明清官窯瓷器相比,商周之青銅器要陌生許多,而中國青銅器作為一種世界藝術,在海外一直是世界藏家追捧的焦點。此次西泠青銅器登臨拍場,無疑增加了國內市場的“國際范兒”。從市場對青銅文化的重視進而帶動青銅器市場的躍升,對國內高古文物,特別是青銅器的回流、交易和保護,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和積極意義。
中外名人手跡同臺亮相,三個專場合計成交總額達6979萬元,創國內市場名人信札拍賣紀錄,進一步開啟西泠拍場國際化的路線。拍賣手稿中所涉歷史人物眾多,跨越四世紀,包羅文史、政治、科學、藝術各領域。西泠拍賣于國內領先推出專一門類名人信札手稿拍賣,本屆慶典拍會首次將外國名人手跡作為專場呈現,大量罕見藏品與國內藏家見面,引發各界人士濃厚興趣。
尤為重要的是,國際共產主義先驅馬克思其晚年思想,并提及恩格斯的重要親筆信,首度向國人近距離展現共產主義先驅之偉人風范,最終以419.75萬高價成交,創西方信札手稿中國拍賣紀錄。名人手跡這一融匯時代特征、人物品格、文化品位的收藏品類,凝聚著厚重歷史價值、獨一文化價值、深遠道德價值的收藏熱點,吸引越來越多的藏家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