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俶(1594~1634)出身于蘇州文氏家族,這支家族在明代以文征明最為聲隆望高,族內以詩文傳家,與蘇州望族的聯姻,加之吳門復雜的師生關系,使得文氏一族在蘇州,乃至江南吳地的文壇可謂獨飲風流,由明入清,至文俶之時猶是遺風余緒不竭,文氏門中除男子的山水筆墨外,文俶可謂是閨閣畫家的典范,專攻寫生花卉蝶蟲。兼有文氏后人和女性畫家的雙重身份,文俶獲得了極大的關注,晚明至清中期的畫論多有提及和褒譽,清內府《石渠寶笈》的初編、續編和三編中共收藏了七件文俶的作品,可見其作為畫家的身份也是躋身史冊的。
▲2016西泠秋拍
文 俶(1595~1634) 百卉寫生圖
設色紙本 手卷
說明:文俶之弟文柟題跋,二人同為文征明玄孫輩,文從簡子女。
木盒盒蓋有抄家退還編號。
畫心:215×25cm 題跋:117×25cm
本場的此件文俶花卉手卷珍貴非常。這是目前唯一可見的分上下兩列排列的花卉卷,布置獨特,細觀卷中每組花卉分落有致,氣息舒朗,并無穿插重迭,一枝一葉的姿態皆描繪的惟妙惟肖,顏色典雅又不失真實,我們仿佛能夠遙想出文俶在寒山的芳春或盛夏,在綺谷幽巖間選得奇花,然后靜靜勾畫,此卷的取景和構圖與文俶最為著名的《金石昆蟲草木狀》相類似,文俶寫生的功底盡顯于此,而日漸成熟,卷后有其弟文柟的題跋,題滿了詩歌,吟詠的似是文俶筆下的這些花,又似是愜意閑適的隱居生活,才情滿紙,書風頗有祖法,文柟與文俶倆人的書畫合璧,正是文氏后人繼承家學的難得文珍。
文俶的繪畫環境與其題材風格有很大的關聯。至晚在萬歷四十五年(1617 年),文俶歸于趙氏,其夫趙均亦是書香世家,一門風雅,她的畫風在婚后移居寒山后逐漸成熟,創立了花卉題材的獨特的格調。我們從目前對文俶傳世作品的統計中不難看出,她以花卉題材居多,無論冊頁、手卷還是扇面,許多寫生作品在取景、構圖和筆墨技法上基本是一致的,如上海博物館藏的《寫生花蝶圖卷》(1628 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花蝶圖扇》(1629 年)、《花卉冊》(1631 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春蠶食葉圖軸》(1630 年),這就更加突顯了此卷格局的出彩之處,位置經營在手卷的繪制中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花卉之間的微妙聯系,色彩的互相映襯,而文俶的聰慧正顯于此,上下兩列的布局不密不疏,花色濃而不艷,斟酌考究,非同于一般的郁郁蔥蔥的繁盛景象,而帶有文人氣息的典雅,耐人尋味,歷久彌香。
清初姜紹書在《無聲詩史》中對文俶這樣點評:“賦性聰穎……溪花汀草, 不可名狀者, 皆能綴其生趣…… 雖徐熙野逸, 不是過也”。文俶的花卉畫以細膩逼真但又不乏幽逸秀雅的生趣和韻味來取勝,這在當時有非常大的影響, 尤其是贏得一大批閨閣女性的效仿。觀賞求購者眾多, 其畫名也隨之遠播,甚至趙均為之題署, 以別真贗,可見當時文俶畫作的影響和銷路,據錢謙益所說,趙宦光去世后,趙家日益落魄,而“晨夕百須靡不出端容十指”,從這些記載中可以透射出文俶其人、其畫的不凡功力和價值。
西泠印社二〇一六秋季拍賣會
預展
12月14日(9:30-20:00)
12月15日(9:30-18:00)
地點:杭州·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拍賣
12月16日 至 12月18日
地點:A廳、C廳 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 三樓世貿廳
B廳 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三樓
網上預展
m.qhhgw.com
媒體下載通道 (網盤)
https://pan.baidu.com/s/1boFJ3In